图片新闻
战疫
  

天涯共此时!国际教育交流学院积极开展留学生线上教学


发布时间:2020-03-04

国际教育交流学院消息 2020年春天,迎来一个特别的开学季,同时也拉开了大规模网络教学的序幕。国际教育交流学院的357名留学生来自46个国家,面临的困难和压力很大。为此,学院多次组织召开不同层面的教学视频工作会议,充分了解情况,提前研判困难,从任课教师到班主任,从教学管理人员到学生管理人员,从教学督导到领导班子,全员全程投入教学,确保线上教学平稳有序运行。

教学内容与时俱进,思想教育融入课程

网络教学与面对面教学的区别只是空间的转移,但教书育人的宗旨和目标仍然不变,国际教育交流学院老师们牢记“课程思政”要求,与时俱进地把对留学生的思想教育渗透于课程之中。董月凯老师在讲授汉语词汇学课程时,及时把《疫情报道中的语言文字规范》文章推送给学生,引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他还在开课时分享给学生一段话:“人生之路不可能一帆风顺,用阳光的笑容风干道路上的悲伤;乌云终将散去,天空定会晴朗。”学生们纷纷在课程群里留言:希望中国好起来,中国加油;想念学校,想念老师。结合疫情防控,老师们把相关教学内容和防控形势纳入课程与学生交流,一方面丰富了教学内容和材料,另一方面提升了学生思想觉悟和境界,效果非常好。

教学形式丰富多彩,师生情感交融升华

网络教学虽然是隔空开展,但如果精心设计教学形式,仍然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担任教育心理学课程的王永胜老师,第一次上课先用轻松文字和帅气照片介绍自己,然后也让学生一一自我介绍,一下子拉近了师生距离,课堂气氛立刻活跃起来。杜风梅老师运用微信文字、语音、图片、PPT等多种方式,与学生沟通如同面对面一般自如,其亲和力得到学生称赞。李欣颖老师讲授现当代文学课程,有PDF版讲义,有色彩鲜明的截图,有亲切和蔼的语音,讲出了《再别康桥》的意境。临近课程结束,师生情感交流达到高潮,学生们纷纷向老师致谢,并表示期待下一次课到来。

教学服务全员覆盖,关心关爱无处不在

留学生的线上教学面临时差、设备、网络等方方面面的困难和问题,本着“不让一个学生掉队”的理念,国际教育交流学院千方百计想办法予以解决。中亚、南亚、西亚和非洲等国家与“北京时间”的时差大多都在5小时以上,要想兼顾到每一个学生很难,于是老师们根据学生共有合适时间进行调整,最晚到八点以后。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和哈萨克斯坦的5个学生上课三天前一直没有联系上,班主任陈勇京老师调动所有资源,最终确定4个学生可以进入课程群学习,另一个学生把教学内容发到他的邮箱。针对留在中国的留学生没有电脑和无法下载微信软件困难,学院把机房里的笔记本电脑借给学生使用。教学科研办刘金雨老师积极协调书店,领取教材后逐一送到老师家里和学生手上。系主任董月凯老师积极与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联系免费电子资源和课程平台,弥补了教学内容的单一和不足。

教学管理严谨有序,四位一体保障运行

留学生的网络教学空间遍布世界各地,需为357人开设68门课程。由于地域过于分散,时差相隔较大,汉语程度不同,因此教学管理相对较难。对此,学院采取任课教师、班主任、教学督导和领导班子“四位一体”管理机制,提前提供给学生教学资源,让学生熟悉平台使用流程。在开课前的教学视频会议上,学院领导从特殊时期的政治站位到责任担当、从课堂组织形式到内容审核步骤、从教学形式要求到反馈表格填写等提出严格要求,为教师的紧张情绪减压,提出“不让一个学生掉队”“全身心服务学生”基本底线不能突破。近两天,针对学生提出个别课程教学进度稍快、教学信息密度较大等问题,学院及时与任课教师沟通做出适当调整。

留学生开课已有一周,目前运行平稳有序、效果良好。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非常时期的留学生网络教学将再谱新篇,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作出贡献。


关闭

快速链接
 
地址:天津市西青区宾水西道393号 邮政编码:300387      
津ICP备09008453号-1|津教备0385号
津公网安备 12011102000560号|事业单位标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