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场馆

博物馆

天津师范大学博物馆位于天勤路与天任道交口北侧,建筑面积540平方米,其前身为1959年学校历史系文物室。时任天津师范学院院长任子庸先生高瞻远瞩,委任历史系主任张贻宝先生主持文物征集工作。此后四载,张贻宝先生不辞辛劳往返京津两地,购得1800余件涵盖青铜、陶瓷、书画、玉石、杂项的珍贵文物,最终成为文物室主要藏品。

这座历经六十六年积淀的博物馆于2025年9月正式面向社会公众开放。天津师范大学博物馆集收藏、研究、教育、展示功能于一体,以“传承中华文脉,彰显艺术瑰宝”为核心定位,构建高校文化育人与公众科普的重要阵地。常设展览“古物记——天津师范大学博物馆馆藏文物通识展”甄选800余件珍品,通过“金辉隐(青铜器)、泥火幻(陶瓷器)、笔底春(书画)、昆山璞(玉石器)、百宝工(工艺杂项)”五大核心展区,串联新石器时代至近代的文明脉络,系统诠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轨迹;

临时展览突破学科与展陈边界,聚焦多元文化议题,既呼应社会文化关切与学术前沿动态,又深度衔接教学实践,为学子搭建文物研究与文化传播的实践平台,打造“文物+史料+科技+互动”的立体展示生态,并实行主题定期更换机制,持续为师生与社会公众提供常看常新的文化体验。

同时,展览全程以教育目标为核心深度融入教学实践,为学生量身打造策展设计、文物梳理、讲解导览等全流程实践项目,让学生在亲身参与中掌握文化研究、展品阐释、公众教育等专业技能,推动博物馆从“静态展示空间”彻底转型为沉浸式、体验式的动态育人课堂,切实强化了高校博物馆的教育职能。

作为文化育人的重要窗口,博物馆以日常接待与专业讲解为教育纽带,通过生动的文物解读、系统的历史梳理,引导观众在与文物对话中深度感知历史温度,在文化传承中坚定文化自信。这一过程不仅有效拓宽了教学实践的路径,更将教育价值融入文化传播,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注入了蓬勃的青春力量。场馆开放时间为每日9:00-17:00(16:30停止入馆,寒暑假闭馆,具体以博物馆官方公告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