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新闻
媒体看师大
  

光明日报客户端 | 天津师大纪念梁斌研讨会举行


发布时间:2024-04-28

近日,“纪念梁斌同志诞辰110周年暨梁斌文学艺术研讨会”在天津师范大学举行。专家学者,共同回顾梁斌波澜壮阔的革命生涯和丰富多彩的文学艺术人生,从不同角度解读他的文学贡献和艺术成就。现场发言以及收入研讨会论文集的50多篇文章琳琅满目,颇有启迪。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长、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张清华指出,梁斌小说创作将来自中国古典小说中的优秀传统,与来自苏俄现实主义小说的因素加以结合,形成了一种本土意味浓郁的现实主义美学风格。通过对革命时期作品的“潜结构与潜叙事”的研究,可望发现更多文学性秘密,发现其与中国传统叙事、民间叙事的原型主题或结构之间的内在关系。具体到梁斌先生的《红旗谱》,就是探究革命叙事与家族叙事之间的关系,与传统和民间叙事的“恩仇录”“复仇记”模型之间的关系,还有朱老忠的英雄性格与传统侠义小说之间的内在关系等。这是解决过去研究中较少顾及“革命叙事的文学性问题”的一个有效的路径。

天津社会科学院文学与文化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王之望认为,判断一部作品是否属于经典,要从史诗性、人物形象的典型性和整体风格的独特性等角度来考察,此外,还要看其是否具有持续强烈的阅读效应,经受住阅读和时间的检验。以这个标准来衡量,《红旗谱》无疑是一部历久弥新的传世经典,具有超越时代的艺术魅力。

河北大学文学院教授阎浩岗从比较的视野,论述了《红旗谱》的经典性。他认为,《红旗谱》《腹地》《风云初记》是写冀中革命的三部代表作,其中,《红旗谱》影响最大、成就最高。如果说王林和他的《腹地》注重“史”的价值、孙犁和他的《风云初记》追求“诗”的品位,那么梁斌的《红旗谱》则实现了“史”和“诗”的结合。

梁斌是杰出的人民作家、文坛巨匠,还是造诣精深、风格独具的书法家和国画家。梁斌的长篇小说《红旗谱》被誉为“里程碑”式的作品,于1958年出版发行,震动了中国文坛,受到千百万读者的喜爱,被誉为反映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农民生活和斗争的史诗式作品,出版至今印刷达1000多万册,被改编成话剧、影视剧、京剧、连环画等多种艺术形式,被翻译成俄、日、英、法、朝、越、西班牙等7种语言传播海外,入选“百年百种优秀中国文学图书”“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等。梁斌此后还陆续出版了小说的第二部《播火记》和第3部《烽烟图》,1978年以后又创作出版了长篇小说 《翻身记事》、作品集《笔耕余录》以及《春潮集》等。其40多万字的长篇回忆录《一个小说家的自述》于1991年出版发行,这是梁斌文学生涯结出的又一硕果。

这次收入研讨会论文集的有50多篇文章,比如《梁斌与游击战》《梁斌绘画三情结》《历史、想象、情感——梁斌<红旗谱>的文本叙事策略》《论<红旗谱>中的饮食叙事》《论<红旗谱>的时代性和超越性》《作家该如何创作,以梁斌先生为例》《在革命理论与现实原则之间——论<红旗谱>的结构艺术》《梁斌与保定二师护校运动》《梁斌与丁玲》《<红旗谱>:关于税赋的政治、法律和叙述》《梁斌绘画与文学对人民主体性美学的开拓》《<红旗谱>研究的启示与反思》《 史与诗的融合:论<红旗谱>的电影改编》《<红旗谱>语言艺术新论》《文学史内外:梁斌的经典化解读》《梁斌创作中的“个人经验”》《梁斌对外国文学资源的接受与借鉴》《梁斌与津派文化》《<红旗谱>中的声音美学分析》《<红旗谱>手稿初读》等。这些文章各辟蹊径,极大丰富了梁斌及其作品的研究,对当今文学创作也颇多借鉴和思考价值。比如《文学自由谈》执行主编狄青结合当下文学创作批评指出,“梁斌先生曾说:‘我把《红旗谱》修改过七八次,有的地方修改过二十多次,出版后我改过三次,现在是第四个版本。多修改有什么不好!’我们说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这话似乎没有人会站出来反对,但纵贯当下文坛,有的作家俨然成为社会公众人物甚至是文娱界的‘流量密码’,其作品往往未及创作便被‘预定’一空,不要说反复修改了,有的甚至连通读一遍的时间都没有。”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在读博士生陈佳东写道:“对一些美食的形容让人觉得亲切可口——凉面条儿搁上干菜丝、白高粱米饭搁上大黄豆、香喷喷的香油大饼。通过这些饮食形容,我们看到的是《红旗谱》中一群鲜活的人,他们以他们的食物,无声地诉说着对乡土、对生活最平实的热爱,也给文学带来一种不一样的毛茸茸的生活质感。”

来源:2024年4月26日 光明日报客户端


关闭

快速链接
 
地址:天津市西青区宾水西道393号 邮政编码:300387      
津ICP备09008453号-1|津教备0385号
津公网安备 12011102000560号|事业单位标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