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通讯员 高宇)5月15日,天津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劳动教育》课程专题讲座暨“传媒智汇·传媒人讲堂”在国际学术交流中心举行。“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获得者、天津津云新媒体集团视频中心副主任、全媒体记者、天津师范大学2005届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校友闫征应邀回到母校担任主讲嘉宾。她围绕“一名全媒体记者的破茧与远征”主题,讲述自己的新闻从业之路,分享对新闻行业的理解和感悟。来自新闻传播学院23级新闻学、广告学、广播电视学、播音与主持艺术、广播电视编导、摄影六个专业的380余名学生及《劳动教育》课程授课教师聆听讲座。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胡振宇主持讲座。
讲座立足新闻传播学科教育,凸显出闫征的母校情怀。她以“新闻人最重要的天赋”为话题引入,告诫在座各位同学:新闻人要永远在奔跑。闫征深情回忆求学经历,感慨当年在师大埋下的新闻基因,正是在专业老师的鼓舞下新闻理想一点点萌芽。天赋不是闫征的加分项,她始终相信机会只留给有准备的人。她用不停的“奔跑”,重新定义那个曾经不起眼的自己。讲座贴近媒体现实,解读时代需求。正是二十年如一日地奔跑在新闻道路上,书写了闫征从“小白”到获得“长江韬奋奖”(长江系列)的非线性成长跃迁的职业路径。从事新闻工作以来,她凭借细致的观察能力,敏锐的新闻嗅觉,采访了大量优秀的新闻作品。讲座中,她着重介绍了她曾获得的中国新闻奖一等奖背后的新闻故事。2018年,她与团队负重百余斤的设备,用“飞机+汽车+徒步”方式,走进甘肃陇南大寨村,拍摄短视频新闻作品——《臊子书记》,荣获“第二十九届中国新闻奖短视频新闻一等奖”。闫征谈道,作为一名新闻人,如果不是天才型选手,那就做持久的战士。

讲座内涵丰富,“干货”满满。闫征向同学们分享了自己总结的未来新闻人能力支柱模型,包含采编基本功、技术敏感度、国际传播视野三个方面。她表示,新闻记者需要同时具备“四力”,兼具学习创新的主动性,在技术的洪流中做“逆行者”,用笨功夫扎实苦练真本事,在时代飞速发展的当今要始终保持新闻敏感性,坚定用脚步丈量新闻真相的原则,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背景下,新闻人所要具备的国际交流素养对于如何进一步讲好中国故事至关重要。
讲座结束后,新闻传播学院党委副书记徐世渊代表学院向闫征校友表示衷心感谢,并勉励同学们向她学习,对照时代需求、行业需要,做一名有理想、有担当的传媒人。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学生邢安妮表示,听完讲座后受益匪浅、深受鼓舞。自己将不忘初心、坚守理想,成为像闫征学姐一样植根“泥土”的优秀新闻工作者。
新闻传播学院在《劳动教育》课程中融入专业讲座,旨在通过优秀校友的亲身经历,为学生们树立起劳动榜样,让学生们深刻领悟劳动精神在新闻传播领域的具体体现,拓宽学生们的专业视野,引导他们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以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为指引,践行新闻人的使命担当。未来新闻传播学院将继续深化此类举措,不断提升劳动教育成效,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传媒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照片由新闻传播学院提供
编辑:孟宏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