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新闻
战疫
  

政治与行政学院魏继昆老师: 大学生应增强防范和抵御重大风险意识


发布时间:2020-04-02

导师介绍

魏继昆教授,东北师范大学中共党史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师从著名学者李鸿文先生,1996年7月获法学博士学位。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为天津师范大学中共党史学科带头人、中共党史党建研究所所长、政治与行政学院教授,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兼职教授,天津市中共党史学会常务理事。

主要研究方向:党史党建。主要学术成果:已出版专著5部。即《国统区抗日知识分子研究》、《远见卓识:周恩来知识分子思想研究》、《居安思危:中国共产党的忧患意识研究》、《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延安时期中共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研究》。在中共党史研究、党的文献、当代中国史研究,光明日报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多篇为《新华文摘》和人民大学报刊资料全文转载。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即《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探索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进程及其基本经验研究》;《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研究》。

荣誉及奖励:先后5次获得天津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及其他奖项。

大学生应增强防范和抵御重大风险意识

当前,在深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高校加强对大学生防范和抵御重大风险意识教育极为紧迫。作为教育者尤其是教师应关注大学生(包括研究生)的需求和期盼,使防范和抵御重大风险教育进校园,为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应有的贡献。

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它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思维模式、行为方式会产生直接影响。再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他们越来越多的感受到国家强大和社会进步,在此条件下,大学生极易忽视对防范和抵御重大风险意识的认知,他们往往认为当今是最好的时代是盛世,无需增强忧患意识和风险意识。甚至还有一些大学生追求个体的舒适生活,不希望有风险挑战,也不愿意谈风险挑战,因而比较缺乏防范和抵御重大风险意识。

众所周知,当今中国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进入世界前列,党的面貌、国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军队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改变。但是安不能忘危。因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大学生(包括研究生)在进行大好形势的教育同时,也需要进行必要的风险挑战的教育。我认为,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至关重要:

一是注重对大学生进行辩证思维特别是科学风险观的教育。在新时代,高等教育要注重对大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的培养,使其通过系统的学习,把握好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一重要理论和方法,树立科学的风险意识,正确理解防范和抵御重大风险意识教育的重要意义、主要内容和应对举措,不断增强风险意识,特别是使其在应对重大风险挑战认识问题上,不断提高消忧除患和防范风险的素养和能力。

二是要创新教育区块链技术,拓展高校防范和抵御重大风险意识教育的载体。对于教育领域来说,区块链作为一种新技术,为教育的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潜在价值日益凸显,高校应充分利用教育区块链,绘制“区块链 + 教育”的蓝图。高校可利用其资源的共享性,汇集高校优秀教师关于防范和抵御重大风险意识教育的课程,实现大学生与不同归属地资源之间的直接联系,创新第二课堂的形式,设立思政课教师关于防范和抵御重大风险意识教育的研究课题,还要开展对防范和抵御重大风险意识的教学重点难点问题和教学方法改革创新等研究,利用信息化的管理应用,切实加强对防范和抵御重大风险意识教育的课题研究和成果交流,同时,共享课程研究成果,并依据大学生的个性需求,提供在线学习和工具下载等服务。

三是建立“参与、激励、考核”制度,调动高校教师和辅导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高校开展对大学生防范和抵御重大风险意识教育的过程中,打造大学生、授课教师与辅导员的“一站式”交流平台,鼓励教师参与到对大学生防范和抵御重大风险意识的教育中,形成育人合力。同时,设立激励制度,对于大学生防范和抵御重大风险意识的教育研究,投入经费支持,此外,严把考核关,建立管用有效的制度,充分调动授课教师和辅导员的积极性,坚持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维创新课堂教学,引导大学生树立防范和抵御重大风险的科学意识,为培养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应有贡献。

供稿:政治与行政学院


关闭

快速链接
 
地址:天津市西青区宾水西道393号 邮政编码:300387      
津ICP备09008453号-1|津教备0385号
津公网安备 12011102000560号|事业单位标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