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新闻
战疫
  

政治与行政学院高文胜:培养问题意识 在求实求是中创新


发布时间:2020-06-08

导师介绍

高文胜,天津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政治学科带头人,中国政治学会理事,天津市统战理论研究会理事。主讲教授《日本政治》、《中日关系专题》、《中国外交史专题》等本科和研究生课程。主要研究方向:中日关系、日本政治与外交、中国外交。

培养问题意识

在求实求是中创新

学术研究的本质在于创新,创新始于问题的发现与提出,终于问题的解决。没有问题意识或问题意识不明确,难言创新。翻阅期刊杂志,我们常常发现许多似曾相识的文章。从本质上讲,这些不是学术研究,更不是创新,而是低水平的重复劳动。因为它没有提出新的问题,或者没有解决前人尚未解决的问题。因此,如何培养问题意识就成了学术创新的关键。

培养问题意识。一篇好的学位论文,必须要有明确的问题意识,并将其贯穿于文章的始终。那么,什么是问题意识呢?学科不同,角度不同,对问题意识的界定也不尽一致。就我个人的理解而言,所谓问题意识,就是人们对存在问题的能动的思考与探索,包括三个相互关联的环节,即发现并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三个环节密切相联,紧紧相扣,其中发现和提出问题是问题意识的关键,是能否创新的起点。但是,问题的发现与提出不是一蹴而就的,更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而是一个过程,是作者博学、审问、慎思、明辨与笃行的结果。能否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取决于作者的知识水平、知识结构和对已有研究的文献分析、综合与归纳,其前提是作者是否具有科学、理性的怀疑精神。孔子曰:疑是思之始,学之端;朱熹云:学贵有疑;狄德罗说:质疑是迈向哲理的第一步。只有“不唯书”、“不唯上”,以科学、理性的态度,以与时俱进的精神,才可以有新的发现、新的认识,提出新的问题。需要指出的是,学术研究中的怀疑精神绝不是简单地否定一切,而是一种科学、理性的思考。

求实创新,求是创新。学术的本质在于创新。需要指出的是,学术研究中的创新不是别出心裁,不是标新立异,也不是搞文字游戏,新瓶装旧酒。学术中的创新,应该是求真创新、求实创新、求是创新。求实,“就是求真唯实”,实事求是,追求客观、全面、公正地认识实际;求是,就是在求真、求实的基础上探索事物的本质与规律;求实、求是,既是态度,也是创新的路径与方法。受各种主客观条件的影响,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有限,同时随着实践的发展,人的认识又是不断变化和深入的。所以,求实、求是必须与时俱进,要用新的视角观察问题,用新的思维方式思考问题,用新的方法和路径解决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讲,求实、求是的过程就是创新的过程。

做人,做中国人,做世界人。古云:“书者,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书“如其人”“文如其人”。人文社会科学不同于自然科学,其本身不能创造直接的物质价值且含有价值判断因素。同样的问题,即使是经典的论断,由于世界观、价值观、政治立场及个人人生经历等因素的不同,人们的看法、观点也未必一致。因此,读一个人的文章,可以感知其品格,了解其价值取向和价值导向。当前国际形势错综复杂,“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要在这个“大变局”中思考世界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思考中国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把握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做学问就如同做人,以求真、求实和求是为根本,以中国人的情怀、世界的眼光,立足中国,放眼世界,在求实、求是中,追求创新,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尽己之力,添砖加瓦。

供稿:政治与行政学院


关闭

快速链接
 
地址:天津市西青区宾水西道393号 邮政编码:300387      
津ICP备09008453号-1|津教备0385号
津公网安备 12011102000560号|事业单位标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