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大要闻

首页 > 师大要闻 > 正文
“中国政治学自主知识体系构建研究”论坛在天津师范大学举办

本站讯(通讯员 于淼)9月13日,“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构建学术研讨会暨天津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术年会(2025)”在天津师范大学举办。大会主论坛围绕“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构建研究”展开研讨。当天下午举行的“中国政治学自主知识体系构建研究”分论坛由天津师范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政治与行政学院承办。多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深入探讨中国政治学自主知识体系的理论基础、建构路径与实践探索,为推动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政治学理论提供了新的学术思路与实践启示。

在上午主论坛上,中国政治学会常务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所长张树华教授深入阐释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论述,指出当前加快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具有极端重要性与紧迫性。他强调,面对世界百年变局,解码中国之治、建构中国之学、弘扬中国之道是当代学人的历史使命,必须坚持自主性、民族性与创新性,紧扣时代需求,拓展学科边界,融通传统与现代,创新研究方法,要贯彻落实党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全面领导,革新学术组织与评价体系,特别是在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要抢占先机,驱动科研范式变革,引领各学科创新发展,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发展贡献力量。

天津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佟德志教授在下午分论坛致辞中指出,中国作为政治大国,理应成为政治学大国。他强调,建构中国政治学自主知识体系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核心任务,必须以党的创新理论为指导,系统总结中国政治实践的丰富经验,塑造与中国大国地位相匹配的政治学理论体系。

北京大学徐湘林教授围绕“中国政治研究的中层理论与经验检验”发表演讲。他强调应立足中国实际推进政治学本土化,打破西方理论局限,加强议题设置和能力建设,通过中层理论衔接宏观与微观研究,构建真正扎根中国经验的政治学知识体系。

复旦大学桑玉成教授提出,中国政治学自主知识体系应具备整体性、开放性和发展性。政治学应致力于追求良善政治生活,重点回应三大基本问题:构想美好政治生活的蓝图、设计科学合理的制度安排,以及提升和平解决冲突的能力。

中国人民大学杨光斌教授深入阐述了“历史政治学”作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建构关键路径的意义。他指出,应依托中国悠久的大一统传统和连续的历史文明,形成与中国文化相匹配的方法论,推动政治学实现内在转向与范式创新。

清华大学杨雪冬教授强调,中国政治学发展须坚持“以中国为观照、以时代为观照”,走“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之路,强化学科本源建设、推进跨学科融合,尤其是在计算政治学等前沿领域积极突破。

南开大学程同顺教授系统阐述了总体国家安全观视角下的国家安全学建构,指出该学科以政治学为支撑,聚焦风险的动态性与综合性,致力于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安全规律。

吉林大学马雪松教授提出,应通过提炼标识性概念推动制度政治学的发展,立足本土政治文化,革新研究议题与范式,构建具有典型性和解释力的自主理论体系。

论坛上下半场分别由天津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副院长高景柱教授和国家治理研究院副院长康伟教授主持。

12

最后,天津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院长刘训练教授作总结发言。他充分肯定了与会专家的真知灼见,并指出构建中国政治学自主知识体系是百年中国政治学发展的延续与升华,在当前时代背景下尤为迫切。他呼吁学界立足本土、放眼世界,融通历史与现实、国内与国际资源,避免单一理论依赖,鼓励青年学者持续投身这一重大事业。

本次论坛汇聚众多权威专家,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前瞻性和建设性的观点,为中国政治学自主知识体系的深化研究与创新实践指明了方向,对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具有重要意义。

照片由政治与行政学院提供

编辑:夏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