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通讯员 赵英东)9月13日,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构建学术研讨会暨天津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术年会(2025)分论坛“国际中文教育自主知识体系构建研究”——国际中文教育‘表达驱动’教学理论的实践与发展学术研讨会在天津师范大学会议中心举行。本次会议由天津师范大学部校共建国际中文教育发展研究院、天津师范大学期刊出版中心和天津市语言学会联合主办,《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编辑部、天津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化国际传播研究中心承办。来自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山东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四川大学、武汉大学、兰州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美国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河北大学、河南大学、云南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中国医科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外国语大学、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辽宁师范大学、沈阳师范大学、云南师范大学等39所大学的专家学者200人参会。世界汉语教学学会会长、全国国际中文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天津市政协科技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天津师范大学部校共建国际中文教育发展研究院院长钟英华教授在开幕式上致辞。
钟英华指出,“表达驱动”教学理论是国际中文教育领域的理论实践创新,自2022年提出至今,广受学界关注。专家学者在《世界汉语教学》《汉语学习》等学术刊物发表相关学术文章20余篇,理论应用教学团队在全国“汉教英雄会”教学比赛中4次进入全国示范行列。基于“表达驱动”教学理论的教材《用中文 学表达》(1-3册),将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国际中文教育“表达驱动”教学理论,突出强调尊重语言获得的内在规律,满足语言使用者的表达“意图、意念、内容、思想、情感、愿望”,实现“传情达意”的语言学习本质目标,让中文学习从繁琐无际的形式链,转化为“据实场景下的标记类比、比喻关联”。此次研讨会汇聚国内外国际中文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和一线教师,凝聚智慧,深度研讨,进一步丰富完善和推动“表达驱动”教学理论与国际中文教育实际需求相结合,聚力解决教学中遇到的现实问题,通过理论实践创新,提高教学效率,为国际中文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动能。
钟英华会长在开幕式上致辞
北京师范大学冯丽萍教授,首都师范大学史金生教授,天津师范大学杨薇教授,辽宁师范大学李宝贵教授,北京语言大学郑艳群教授、于天昱副教授,山东大学王军教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刘楚群教授,美国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关道雄教授等专家学者,分别围绕“表达驱动的理论解读”“国际中文教育需要什么样的汉语语法体系”“表达驱动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表达驱动教学理论视域下的中华文化国际传播”“表达驱动理论视角下的‘语言+文化’教学资源建设”“表达需求牵引下言语输入内容的设计与供给”“表达驱动与国际中文教学的转向”“表达驱动与科技汉语阅读课程教学策略”“数智时代的语言学习”等主题作大会主旨报告,分享独到学术见解。天津师范大学部校共建国际中文教育发展研究院李垚分享了基于“表达驱动”教学理论的《用中文学表达》课程教学案例,为理论落地课堂和赋能实际教学提供了鲜活例证。
冯丽萍、史金生、杨薇、李宝贵、于天昱、王军、刘楚群、郑艳群、关道雄作大会主旨报告,王力、王用源、李连义分别主持
本次学术研讨会以国际中文教育“表达驱动”教学理论的实践与发展为主题,分设“表达驱动”理论的内部建构与创新、“表达驱动”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与模式探索、“表达驱动”在“中文+”中的融合、“表达驱动”的外延支持与关联研究、“表达驱动”及相关理念指导下的实践案例等5个平行分会场。与会学者踊跃发言,现场交流热烈,学术氛围浓厚。
闭幕式上,钟英华作总结讲话。5个分会场代表分别进行了总结发言。北京语言大学郑艳群、于天昱,山东大学王军,天津师范大学杨薇、李连义,云南师范大学肖国荣等为优秀案例奖和优秀论文奖获得者颁发了获奖证书。
本次研讨会为专家学者和一线教师搭建了高水平学术交流平台,推动了“表达驱动”教学理论体系的深度建构与实践转化。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本次学术研讨会应成为理论应用与推广的全新起点,一方面推动该理论精准赋能国际中文教育高质量发展,为教学实践提供科学、系统的方法论指导;另一方面,要以国际交流合作为纽带,让国际中文教育“表达驱动”教学理论切实助力中文学习者,聚焦语言获得规律,突破语言教学应用壁垒,精准提升中文教学实效。
照片由部校共建国际中文教育发展研究院提供
编辑:艾景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