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大要闻

首页 > 师大要闻 > 正文
第十八届全国太阳能光化学与光催化学术会议在津成功举办

本站讯(通讯员 谭晋钰)9月23日至27日,由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与天津大学共同主办,天津师范大学协办的第十八届全国太阳能光化学与光催化学术会议在天津社会山国际会议中心成功召开。本届会议以“汲取双碳之能,赋禀新质之光”为主题,来自国内外330余所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的1400余名专家学者齐聚津门,共襄学术盛会。

9月24日上午,开幕式由大会主席、天津师范大学校长巩金龙教授主持。天津大学党委书记杨贤金代表学校致欢迎辞,对与会专家表示热烈欢迎。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秘书长梁媛、天津市科学技术协会党组书记、副主席张建华、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光化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邹志刚教授和大会主席叶金花教授分别致辞,充分肯定了本次会议的重要意义,并共同预祝大会取得丰硕成果,为会议顺利召开奠定了坚实基础。

本次会议邀请国内外相关领域知名专家学者做大会报告9个,围绕“太阳能光化学与光催化”主题,涵盖前沿探索、机理剖析与实践应用三大维度的前沿成果。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李灿教授、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唐本忠教授、中国科技技术大学俞书宏教授、大阪大学Hiromi Yamashita教授、新加坡国立大学颜宁教授、香港理工大学王连洲教授、清华大学唐军旺教授、福州大学王心晨教授和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刘岗研究员围绕太阳能光化学与光催化的全链条发展,从基础研究到工程应用作了深入报告,并引发了热烈讨论。

9月25日至26日,会议特设11个主题鲜明的并行分会场。各会场议题聚焦,研讨深入,为与会者搭建了高效的交流平台。环境光催化分会聚焦大气碳氟污染物降解与废水深度净化;光催化分解水专场接连刷新析氢活性纪录;CO2还原分会场涵盖甲烷、乙烯、乙醇等高值产物路径;光催化合成论坛探讨将塑料与生物质一步转化为手性化学品的策略;表界面机理会场融合原位表征与超快光谱技术,实时捕捉电荷转移过程;光电转换分会场实现钙钛矿叠层电池效率的新突破;AI驱动光化学与光催化会场展示了研究范式的革新力量;青年论坛为博士后与研究生打造的专属学术平台。来自国内多所高校及科研院所的92位博士后和研究生先后登台,汇报了各自的最新研究成果。现场思维碰撞活跃,交流互动深入,充分展现了我国光化学与光催化领域后备人才的创新活力与深厚功底。本届会议特设三大特色论坛:“光化学与光催化发展论坛”、“卓越期刊论坛”及“光化学与光催化女科学家论坛”。三大论坛分别聚焦于突破领域瓶颈与应对时代挑战、推动高质量研究与卓越期刊发展、以及关注女科学家的职业成长与事业家庭平衡等核心议题。论坛的设置引发了与会代表的广泛共鸣和热烈讨论。

9月26日下午,本届会议在隆重的闭幕式上顺利落下帷幕,并举行了优秀报告颁奖仪式。在闭幕式上,会议组委会特别嘉勉了在相关领域取得重要突破的青年科学家: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陈若天研究员(时空分辨成像)、四川大学余达刚教授(CO₂羧基化)、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章宇超研究员(原子转移光电催化),充分展现了青年一代的创新活力与学术担当。随后,组委会为来自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福州大学、天津大学、伦敦大学等高校的优秀博士后与研究生颁发了“最佳口头报告奖”及“最佳墙报奖”,并鼓励他们在科研道路上再接再厉,勇攀高峰。

第十八届全国太阳能光化学与光催化学术会议在浓厚的学术氛围中圆满落下帷幕。本次会议系统展示了我国在该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并成功搭建了一个多学科、多层次的交流平台,有效促进了科研工作者之间的深度互动与合作。会议所凝聚的学术智慧与交流成果,将为我国光化学与光催化领域的协同创新与高质量发展注入持续动力,同时也有力提升了天津大学在该领域的凝聚力与学术影响力。

照片由办公室提供

编辑:张立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