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通讯员 李绍芳)10月18日上午,由天津师范大学欧洲文明研究院、南开大学历史学院、《经济社会史评论》编辑部共同主办的“欧亚文明互鉴研修坊暨欧亚文明国际研讨会”在天津师范大学开幕。此次会议将举办为期四天的学术对话与青年学人研修活动,来自英国、法国、日本等国外知名大学和国内顶尖高校的优秀历史学者组成导师团莅临指导,全国范围内遴选的20名青年学人作为学员参加学习。

会议在热烈浓厚的学术氛围中拉开帷幕,由“欧亚文明互鉴研修坊”创办人、天津师范大学资深教授侯建新主持。天津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徐中,天津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陈玳玮,南开大学历史学院院长余新忠教授,河南大学教授、《史学月刊》原主编李振宏致辞。
徐中强调,举办“欧亚文明互鉴研修坊暨欧亚文明国际研讨会”正是对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全球文明倡议理论的一种积极回应,是响应国家重大需求的学术活动,是资政服务社会的学术实践,是历史学社会功用的鲜明体现。天津师范大学的研修坊、研讨会和重大项目是文化强国、文化强市建设的一套组合拳,可谓相互促进,助推欧洲文明研究进一步服务国家战略和社会发展,充分发挥高校人文学科的智库作用。
陈玳玮指出,“欧亚文明互鉴研修坊暨欧亚文明国际研讨会”的主旨,不仅在于学术探讨,更在于学理创新与话语构建。它契合了习近平文化思想中关于构建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的重要要求,体现了当代中国学者在全球学术格局中积极发声的责任担当。通过这一平台,我们希望汇聚国内外学界的智慧与力量,推动构建以中国为主体、兼容并包、开放互鉴的世界文明研究新格局,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学术力量。

导师团成员围绕欧亚文明重大理论问题进行五场精彩的主题报告,分别为侯建新教授“关于欧洲文明创生问题的几点思考”、英国伯明翰大学斯旺森教授“Rethinking Jewish history and culture in late medieval Europe”、日本早稻田大学冈本隆斯教授“何谓‘就场征税’:东西文明比较视野下的中国盐政与印度盐法”、法国格勒诺布尔-阿尔卑斯大学利涅奥罗教授“19世纪欧洲国家边界的划定:以阿尔卑斯山为例(1815-1914)”、东北师范大学赵轶峰教授“明代士大夫政治的兴衰”。与会专家学者、学员就主题报告展开学术研讨,沟通观点,交流见解,分享共识,更加深入理解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意义。会议另一重要议程是学员论文评议,20名学员就参会论文进行自我阐述,并由导师团成员进行专业点评,旨在培养创新人才,传承学术薪火。
此次会议,汇聚了国内外史学界众多顶尖专家学者,聆听真知灼见,感受思想碰撞,必将对推动欧亚文明互鉴研究,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世界史学者的智慧和力量。
照片由欧洲文明研究院提供
编辑:孟宏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