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通讯员 刘兆文 翟猛)10月17日至19日,由中国茅盾研究会、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天津市文学学会、天津市解放区文学研究会联合主办的“中国茅盾研究会2025年年会”在天津举办。本次年会以“茅盾研究与中国现代文学的历史建构”为主题,来自上海戏剧学院、华东师范大学、四川大学、南开大学、河南大学、河北大学、中国现代文学馆等高校与科研机构的七十余位学者齐聚海河之滨,共襄学术盛举。
大会开幕式上,天津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秦龙致欢迎辞,并介绍了天津师范大学作为天津百年师范教育传承者的办学历程与学科建设成果,希望与会专家学者通过深入交流研讨,推动茅盾研究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为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作出积极贡献。

中国茅盾研究会会长杨扬在致辞中充分肯定了本届年会的学术意义,预祝会议取得丰硕成果,并对天津师范大学等主办单位为会议顺利召开所做出的努力表示感谢。
10月18日至19日,会议设置了三场大会发言和三个分组讨论环节。各会场围绕多项重要议题展开深入研讨,学者之间交流充分、互动热烈,取得了扎实的学术交流成效。大会发言重点关注了茅盾长篇小说创作的诗学问题、茅盾与同时代学人的交往关系、茅盾文学史地位的重估、百年茅盾研究史的回顾与反思、茅盾与左翼文学的历史关联、茅盾在新中国文艺体制建立过程中的历史角色、茅盾笔下知识分子形象的塑造、茅盾在抗战时期的文艺创作实践、茅盾与中国现代文学中的性别建构,以及茅盾与新文学经典化进程的关系等主题。在分组讨论中,青年学者积极聚焦大会主题,以文本、史料与历史语境为基础切入点,不断拓展研究视域,广泛借鉴社会学、历史学、哲学等多学科的理论与方法,为茅盾研究注入了新的学术动能。探讨具有较强的创新性与启发性,引发了与会专家的广泛共鸣与热烈讨论。
10月19日上午,2025年中国茅盾研究会年会圆满落幕。华东师范大学文贵良教授在闭幕辞中对本次大会的学术研讨成果与整体举办情况作了系统总结,并高度评价了与会学者所达成的各项交流成果。
2025年中国茅盾研究会年会暨“茅盾研究与中国现代文学的历史建构”学术研讨会集中系统展示了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界在茅盾研究领域取得的最新研究进展,并成功搭建了一个多层次、跨学科的交流平台,高效促进了全国茅盾研究领域专家学者的深度互动与合作。
近年来,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依托天津市“双一流”建设项目,在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建设方面取得显著成效。本次高水平学术会议的顺利举办,体现了文学院在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领域日益增强的学术影响力。
照片由文学院提供
编辑:孟宏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