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通讯员 金明昊)11月2日,由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天津师范大学主办,天津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文化安全与意识形态建设研究中心承办的“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2025年年会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研究论坛”在天津师范大学会议中心举行。

天津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曲凯,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会长辛向阳,天津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专职副主席袁世军,天津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二级巡视员郭鑫勇,以及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副会长吴付来、陈志刚、冯颜利、刘同舫、王岩、杨仁忠、张志丹等领导和专家学者出席开幕式。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兰州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参加会议。开幕式由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名誉会长、天津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侯惠勤主持。
曲凯在致辞中表示,值此马克思主义学院建院二十周年之际,此次论坛的举办对于深入推进党的创新理论体系化学理化研究、助力我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和马克思主义学院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学校将通过本次高端论坛,积极开展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的跨学科协同研究,助力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着力打造具有国内先进水平和较大影响力的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研究高地。
辛向阳在致辞中指出,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是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总钥匙。“六个必须坚持”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科学揭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逻辑和深刻关系,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的重要体现。要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取得新进展新突破,必须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准确把握“六个必须坚持”。
袁世军在致辞中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新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智慧学,在党的治国理政中展现出强大的实践伟力。他强调,思政课教师要坚持政治性与学理性相统一,牢牢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扎根中国大地,赓续中华文脉,厚植学术根基,为建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创新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加快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做出新的贡献。
郭鑫勇在致辞中强调,当前,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是首要政治任务,全市教育系统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切实把理论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际成效。马克思主义学院要扎实推进党的创新理论“三进”工作,用心打造高水平思政精课,着力培养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开幕式后,侯惠勤作题为《从世界观的创新把握科学体系的思想精髓》的主旨报告。他指出,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创新本质上是世界观的创新,世界观的突破是马克思主义创立和历史性飞跃的落脚点,是科学理论体系形成的标志。坚持运用科学世界观就要从变化发展中把握实际、从坚持运用中创新基本原理、从“结合”方式把握思维特色。他强调,只有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才能正确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面对新的历史条件,在对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坚持运用中,以“两个结合”开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境界,形成了体现其世界观方法论特色的“六个必须坚持”,彰显了世界观与方法论的新发展。
辛向阳作题为《习近平的中国共产党观》的主旨报告。他指出,中国共产党观是关于中国共产党性质、宗旨、初心使命和历史发展基本问题的一个理论体系,要从全面领导、政治方位、初心使命、百年历史进程、新时代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等九个方面对习近平的中国共产党观作整体把握。辛向阳强调,中国共产党观深刻阐明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的制度和理论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要深入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要深入研究习近平的中国共产党观。
在专家报告环节,中国人民大学原党委副书记吴付来、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副院长陈志刚、重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冯颜利、浙江大学社会科学学部副主任刘同舫、江苏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南航基地主任王岩、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志丹、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袁银传、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吴宏政、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蔡文成、陕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刘力波、湖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吴增礼、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洪光东、上海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原院长章忠民、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金伟、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竭长光等与会专家分别围绕“历史周期率与自我革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的重要定位和内在逻辑”“‘两个结合’的深刻内涵与重大意义”“党的创新理论的学术阐释的方法论”“论底线思维的辩证逻辑”“论新质生产力的理论创新及意识形态话语权”“如何推进党的创新理论的体系化学理化阐释”“历史辩证法的自然生命基础”“西方学者关于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曲解及回应策略”“‘第二个结合’巩固中华文化主体性的内在逻辑与实践进路”“固化与突破:中华文化‘他者化’视域的形成与传播策略”“马克思主义要义视域中的‘第二个结合’实现逻辑”“‘让马克思说中国话’的意涵探析——从‘第一个结合’到‘第二个结合’的历史进程与逻辑步伐”“全球治理倡议的深刻意蕴和世界意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因论的思想方法”等内容作专家报告。《马克思主义研究》执行主编任洁、《世界社会科学》杂志编审张静、《理论探讨》杂志主编惠国琴、《贵州师范大学学报》主编杨中启、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副校长郑承军、《学海》杂志责编沈绍卿等分别主持了主旨报告和专家报告。
在平行论坛环节,来自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北京师范大学、四川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东南大学、东北大学、天津大学等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的专家学者分别作主题发言。
闭幕式由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副会长、天津师范大学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研究院执行院长杨仁忠主持,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秘书长,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部副主任刘须宽作会议总结。

本届论坛旨在进一步学深悟透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历次中央全会精神,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深入推进党的创新理论体系化学理化研究。与会专家学者从多角度多维度多层次深刻阐释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这对于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推进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具有重要意义。我校将以本届论坛为契机,充分整合校内外优势学科研究力量,以重大理论和重大实践研究为重点,以一流的研究成果、一流的育人成效,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为加快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贡献智慧和力量。
照片由马克思主义学院提供
编辑:张立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