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大要闻

首页 > 师大要闻 > 正文
天津师范大学召开第十八届“汉语桥”世界中学生中文比赛和第五届世界小学生中文秀暨夏令营活动总结会

本站讯(通讯员 孟亮)11月6日,第十八届“汉语桥”世界中学生中文比赛和第五届世界小学生中文秀暨夏令营活动总结会在会议中心大报告厅举行。校党委书记曲凯出席会议并讲话,世界汉语教学学会会长、天津市政协科教委副主任、“汉语桥”执委会主任钟英华作工作总结。校党委副书记董洪霞主持会议,校党委副书记陈玳玮,校党委常委,副校长秦龙、纪德奎出席。机关各部、处(室)、直属单位,各学部、学院代表,部校共建国际中文教育发展研究院、国际交流处、国际教育交流学院全体教职工和学生代表,全体志愿者代表等400余人参加会议。

曲凯代表学校向为本次“汉语桥”活动付出辛勤努力的全体工作者、志愿者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他指出,作为上海合作组织峰会后天津承办的又一重大国际性人文交流活动,全校师生携手呈现了一场“科技与文化共舞、传统与现代交融”的盛会,赛事组织精准高效、文化体验立体鲜活、全球传播声量宏大,“追梦中文,不负韶华”“快乐中文”的活动主题得到生动诠释。他强调,办好“汉语桥”赛事是服务国家战略的生动实践,是服务天津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推力,是服务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赛事的成功得益于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创新驱动、坚持服务至上、坚持协同合作。下一步要持续巩固拓展好“汉语桥”办赛的综合效应,继续发扬办赛精神展现新形象,抓牢国际中文教育高质量发展新机遇,锻造一流师范大学建设新优势,团结拼搏,开拓创新,为特色鲜明世界知名一流师范大学建设和国际中文教育事业的繁荣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钟英华代表大赛执委会做工作总结。他指出,在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和天津市政府指导下,天津市教育工委、市教委为赛事成功举办给予大力支持。学校党委高度重视、高位推动,周密部署、精细组织,整合全校资源办好重大赛事活动。书记、校长亲自组织专题研究,出席多场次重要活动,在全校上下通力协作下,被誉为世界奥林匹克的“汉语桥”重大品牌赛事活动取得了巨大成功。这不仅是简单语言竞技赛事,更是服务国家总体外交大局、重大战略需求、展现中华文化自信和天津师范大学良好精神风貌的生动实践,也是讲好中国故事、天津故事、师大故事的重要中外人文交流实践。在赛事过程中,各部门、学院、干部教师和志愿者学生们在跨文化实践品牌塑造中锻炼了队伍,练就了国际胜任力,拓展塑造了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为各国青少年搭建了理解互信、文明互鉴的平台,成为践行“和合共生”理念、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动实践样本。

总结会上,宣传组负责人、宣传部部长潘晖,综合协调组负责人、国际交流党委书记张伟,试题组负责人、国际中文教师教育学院副院长陈晨,志愿服务组负责人、国际交流处处长刘桐,校园选手村文化体验活动组负责人、学工部部长李青,后勤保障组负责人、后勤管理处处长张毅,以及志愿者代表音乐与影视学院2023级戏剧影视文学专业学生廖倬艺分别作交流发言。

本届“汉语桥”赛事活动由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天津市人民政府指导,天津市教委、天津师范大学、央拓国际融合传播集团有限公司、天津津云新媒体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引领假日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联合承办,是继去年首次落户天津后的第二次成功承办。9月13日至26日,共有来自全球106个国家地区的404名选手、指导教师和监护人来津参加第十八届“汉语桥”世界中学生中文比赛和第五届世界小学生中文秀暨夏令营活动,选手及陪同人员全部入住天津师范大学。参赛期间他们的足迹遍布海河两岸、文化街区、系列非遗等标志性文化地标。赛事活动把天津整座城市做为开放沉浸式的“中国大课堂”,以体现现代化大都市鲜明特色为目标,从溯源千年运河文化、新八大文化到系列非遗、典型城市文化地标,凝练天津历史文化名城的丰厚价值;以现代产业体系为线索,展现新松机器人、联想创新产业园等现代制造业新质生产力新场景,构建了高质量发展、现代都市中国式现代化成就展示的核心意涵;通过中欧班列起点和天津港无碳智慧港口现实场景,展现高水平对外开放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共识的天津之为,凸显了天津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交汇支点作用。沉浸体验引导选手从“学习语言”到“文明感知”的升华。赛事既有语言竞技的精彩,又有思想深度厚度,将“津派”文化资源与中国式现代化天津篇章有机融合,助力我市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文交流,彰显开放包容城市形象,扩大城市形象国际传播效应,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赛事活动的成功举办吸引全球目光,参赛选手国家数量和活动规模均创新高。

摄影:谷岳

编辑:张立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