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通讯员 祝庆轩)11月9日下午,第三届京津冀基础教育论坛——“数智时代的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分论坛在天津师范大学国际学术交流中心举行。市教育两委二级巡视员陈长征、天津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陈玳玮、天津市教科院副院长唐悦奇出席,市教委教师工作处处长邵树斌主持。天津市教育两委相关处室、各区教育局及教师发展中心负责同志,天津市“十四五”教师培训重点项目全体学员,北京市、河北省13个地市和雄安新区的50余位教师校长代表共600余人参加。

市教委负责同志在讲话中指出,数智技术的迅猛发展为教师队伍建设带来重大机遇,也提出更高要求。“十四五”期间,天津市在教师培训项目设计、管理研究、实效发挥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通过精准施策、系统推进,构建起多层次教师培养体系。面向“十五五”,天津将坚持以服务教育强国、教育强市建设为方向,以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为目标,以“天津市基础教育未来教育家攀登计划”为核心路径,推动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行动向纵深发展。要从全局战略视角拓宽教师专业发展平台,从教师需求视角提升培训管理效能,从教育发展视角发挥骨干教师辐射作用,着力营造骨干教师尽展其才、后备人才层出不穷的良好局面,为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持续动能。
分论坛以“学术引领、实践赋能”为核心特色,特邀教育领域知名专家作主旨报告,为数智时代教师队伍建设锚定学术坐标。

北师香港浸会大学党委书记、副校长毛亚庆教授以“数智时代教师专业发展应注重情感取向”为题,深入剖析技术变革对教育生态的深远影响。他指出,数智技术在优化教学效率、拓展教育边界的同时,易引发人际互动弱化、情感连接缺失等问题,教师专业发展需以情感取向破局,重拾教育的本质温度。他强调,优质教育是技术赋能与情感滋养的有机统一,教师应主动构建家校社协同的支持性教育环境,将社会情感能力培育融入日常教学,让技术真正服务于“育人”核心目标。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院长章乐教授,聚焦“完善立德树人机制提升中小学教师德育能力”展开系统论述。他提出,数智时代德育工作面临价值引领多元化、教育场景复杂化等新课题,必须突破“德育专业化”的认知误解与学科割裂的现实困境。他强调,德育是全体教师的共同责任,需强化“教育性教学”意识,将德育元素有机融入各学科教学环节,通过数字化平台整合优质德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其观点引发现场参会者的强烈共鸣。
分论坛搭建起京津冀三地教育交流的坚实桥梁,推动区域内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发展。
天津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心、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教师发展研究中心主要负责同志系统回顾天津“十四五”期间教师队伍建设的丰硕成果与典型经验。五年来,天津构建起“需求导向—精准设计—多元实施—成果转化”的一体化培训体系,打造了“未来教育家行动计划”“特级教师训练营”“校长领导力提升计划”“新时代乡村教师专业发展助力计划”等一系列品牌项目,带动四万余名区校骨干教师成长,形成结构合理、梯次分明的“金字塔式”人才梯队,多项特色成果已向全国推广,为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
分论坛同步举办天津市“十四五”教师培训重点项目结业活动,通过多元形式生动展示分层分类培养的扎实成效。


活动现场播放《攀教育高峰育时代强师》专题片,全面回顾五年来教师培训的实践历程与丰硕成果;“未来教育家行动计划”学员以“星光熠熠”“群星闪耀”“星河璀璨”三幕精彩展示,完整呈现教育家型教师的成长轨迹;“特级教师训练营”“校长领导力提升计划”“新时代乡村教师专业发展助力计划”等项目学员通过“校长对话”“城乡对话”“青蓝对话”,生动展现“骨干引领、城乡互动、代际接力”的培养成效。“基础教育未来教育家攀登计划”音乐学科领衔专家、天津音乐学院李清资教授与学员代表共同演绎专为天津教师创作的主题歌曲,以艺术形式唱响教育初心,将活动推向情感高潮。随后,与会领导为各项目学员代表颁发结业证书,见证他们的成长与蜕变。

此次分论坛聚焦2035年教育强国目标与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战略部署,系统总结天津市“十四五”教师培训的实践成果,凝聚京津冀三地协同育人的广泛共识,通过主旨报告、经验分享、分组研讨等多元形式,共探数智浪潮下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新路径。京津冀三地以此次论坛为重要契机,将持续深化教育协同发展,进一步完善资源共享机制、创新数智化培训模式、强化学术引领与实践赋能,推动教师队伍建设再上新台阶,为2035年教育强国建设筑牢师资根基,以数智赋能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
照片由天津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心
编辑:夏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