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国庆节来临之际,天津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团队赴甘肃甘南州舟曲县第一中学,以“回望峥嵘岁月、厚植家国情怀”为主题,开展了融历史追溯、知识竞答与青春对话于一体的“青春思政课”。通过“主题课堂启思、竞赛互动促学、青春寄语明志”等环节,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让家国情怀在沉浸式体验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九三阅兵’是为了纪念什么重大历史事件?”“礼炮80响有何深意?”师大马克思主义学院2024级中国化专业研究生黄慧妍在九年级二班开展了一场围绕抗战历史与国庆意义的知识竞赛,她以问题为引,带领学生回溯峥嵘岁月。讲到杨靖宇将军以棉絮树皮果腹坚持战斗的事迹时,有学生低声感叹:“吃棉絮、树皮还能坚持战斗,这才是真正的英雄!”黄慧妍希望通过知识问答和英雄人物的故事,让学生深切感受:铭记是最好的致敬,传承是真正的青春誓言。
在高二一班的主题思政课上,师大2024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生潘雨以《回望峥嵘岁月,礼赞盛世中国——从抗战记忆到国庆荣光》为题,通过影像资料展播对比抗战艰辛和今日盛世繁华,引发学生深思。在观看现代化阅兵画面时,教室里不时传来“太帅了”“我们国家真的强大了”的赞叹。“是什么样的信念让战士前赴后继?”一名学生坚定答道:“是为了国家不亡,更是为了我们能拥有今天这样的课堂。”课程尾声,潘雨动情地说:“国庆不只是一个节日,更是一代代人奋斗的结晶。你们的未来,就是国家未来的样子。”
主题课程结束后,学生们仍聚在一起交流感悟。“原来国庆不只是假期,更是一份不能忘记的承诺。”“我们要更努力,才配得上这样的‘生日’!”热烈的讨论中,青春的理想与国家的命运悄然交织。
从天津到舟曲,这堂跨越山河的思政课,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一场精神的淬炼与使命的接力。知识竞赛中踊跃的举手、主题课堂里动情的对话,都在无声地证明:爱国情怀并非抽象的概念,而是可感、可触、可传承的青春力量。
据了解,天津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多年来始终坚守育人初心,将一批批怀揣理想、专业扎实的研究生送往西部教育一线。他们用脚步丈量责任的尺度,用智慧点燃心灵的灯火,让优质教育跨越千山万水,在陇原大地上落地生根。这场国庆主题教 育活动,正是这一长效育人机制的生动缩影。“立德树人”的使命,就这样在支教的路上薪火相传、蔚然成荫,为强国征程注入源源不断的青春动能。
来源:2025年9月26日 津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