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的西青区第六埠村精品蔬菜示范园内,绿油油的蔬菜长势喜人,智慧农业系统的显示屏上跳动着实时温光水气数据。11月7日下午,这片充满生机的田间地头迎来了特殊的“客人”——天津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生理论宣讲团,他们用“青言青语”和“乡言土语”,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我想跟大家伙唠一唠,这些跟咱们农民过日子和干农活息息相关的好政策。”宣讲团成员刘淇指向宣传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着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科技是农业的好帮手,全会提出要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如今,农业机器人能精准播种采摘,智能网络能控制温度和湿度,这都是科技为农业注入的新活力。”
随着讲解深入,种植户们听得津津有味,时时响起阵阵掌声。“沙窝萝卜是我们的特色农产品,这里种植的萝卜果肉呈翠绿色,口感甘甜微辣,深受市民喜爱。”第六埠村党委负责人向宣讲团师生们介绍,依托智慧农业系统,这里建设了5000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再加上红色拓展园、精品蔬菜园等四个主题园区,村集体收入在一年内从700余万元跃升至1500万元。“这都是党的好政策给农民带来的红利!”负责人激动地说道。

从田间地头到创富工坊,宣讲热潮一路延续。“金秋十月宏图展,‘十五五’规划启新元……”宣讲团师生们带来的快板声里,解读着“十五五”规划如何转化为村庄的发展实践。“在学校里讲的都是理论,这次我们走进田间地头,把课堂中的理论知识真正转化为社会实践。”宣讲团团长徐可欣介绍,团队不仅全脱稿宣讲,更自编快板、设计主题书签,把“美丽中国”“乡村振兴”等金句变成看得见的文创作品。”
工坊内,师生们也详细了解到“六埠蔬菜”品牌化包装、直播带货助农等新业态如何为农产品“提价增值”,一步步解开第六埠村“红绿农”融合的创富密码。
“大学生们为我们带来党的创新理论知识,我听了以后心情很激动,政策越来越好,老百姓的生活越来越富裕。”村民刘玉喜高兴地说。

当最后一段快板 “紧跟旗帜永向前,幸福歌声响云天响云天”落下尾声,创富工坊里的掌声久久不息……
来源:2025年11月7日 津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