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动态

首页 > 校园动态 > 正文
天津师范大学“小石榴”推普实践团赴新疆库尔勒开展多维社会实践

本站讯(通讯员 陈乾坤)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民族工作与文化工作的重要论述,8月4日至11日,天津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小石榴”推普实践团以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为纽带,跨越津疆两地,开展了一场富有成效的多维社会实践。为系统梳理实践成果,9月12日,实践团举办专题汇报会,全面展示了社会实践期间取得的丰硕成果与宝贵经验。

7月初,在赴疆前夕,实践团在津率先启动“红色基因筑基行动”。成员们走进中共天津历史纪念馆,通过观看周恩来同志亲笔批示的重要文件、感受平津战役震撼的复原场景等历史见证,深刻感悟红色政权、新中国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来之不易,汲取信仰力量,淬炼初心使命,深刻认识到服务国家战略、促进民族团结必须传承红色基因,心怀“国之大者”,为赴疆实践筑牢精神根基。

实践团抵达库尔勒后的首项实践,即深入库尔勒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展厅与民俗博物馆,进行沉浸式文化溯源与认同培育。紧随其后,团队奔赴胡杨林园,躬身践行“艰苦奋斗、自强不息、扎根边疆、甘于奉献”的新时代胡杨精神,坚定了实践团成员以推普促进民族团结、投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青春志向。

带着对文化根基的深刻理解,实践团的目光投向库尔勒乡村振兴的生动图景。在香梨飘香的果园和广袤的智慧棉田,成员们详细考察特色林果品牌建设与智能化管理体系,深入了解到国家通用语言是打通电商渠道、助力农产品“出疆入津”的市场密钥,更是普及智能灌溉技术、培育新型农民的核心工具。

 

实践团深入普惠乡基层,扎实开展“一对一”结对推普行动。成员们与村民围坐交流,针对日常沟通、子女教育、政策理解及农产品销售四大需求,精准开展从基础用语到交易术语的“滴灌式”辅导,切实提升村民语言应用信心。实践团还同步发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手册,生动传递“语言通,则心更近;心相通,则力相融”理念,让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成为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相拥的情感纽带。

带着从津门汲取的红色力量、对新疆历史文化的深度认知、对产业发展的深入思考以及对胡杨精神的深切感悟,实践团将理论认知与实践热情下沉至普惠乡社区,精心打造“童心课堂”,以趣味推普点燃儿童学习热情。活动寓教于乐,显著提升儿童普通话能力,深植爱国爱疆、求知求真的种子,为乡村培育未来希望。

 

“小石榴”实践团以红色基因为精神引领、天山多元文化为根基、胡杨精神为风骨、推普工作为实践桥梁,行程万里践行“语言相通则心灵相通,文化相融则力量相融”的核心要义。在新疆基层的深度服务中,学子们不仅深化了国情认知,更砥砺了意志品格,升华了家国情怀,实现了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的综合目标。未来,团队将持续扎根基层,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相拥,与各族人民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奋力谱写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时代新篇章。

照片由外国语学院提供

编辑:夏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