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动态

首页 > 校园动态 > 正文
高校赋能 实践育人——地理学部携手新华中学开展综合地理考察

本站讯(通讯员 陈洁)近日,我校地理学部师生团队与新华中学地理教师共同带领高一年级学生,赴蓟州区八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以“探秘八仙山自然密码——土壤、植物与地质综合考察”为主题的地理野外实习。本次活动聚焦土壤、植物与地质三大核心内容,旨在推动课堂知识与野外实践的深度融合,提升学生地理学科素养与综合能力。

地质解码:追溯地球记忆,辨识灾害风险

地理学部教师介绍了八仙山在中上元古界地层中的独特地位,阐释其地质演化历程。学生们实地辨识了背斜、向斜等典型构造形态,观察了差异风化塑造的地貌景观,并深入探讨了崩塌形成的倒石堆、河流二元结构及古河床等自然现象。考察中,教师特别结合崩塌地貌等实例,介绍了地质灾害的识别方法与防范要点,将科学研究与防灾实践紧密结合。在岩石辨识环节,师生共同分析石英砂岩等代表性岩石的物理特性,探讨风化作用在不同岩性中的表现差异及其对斜坡稳定性的影响。通过影像记录与现场研讨,学生不仅掌握了地质调查的基本方法,更建立起“识别灾害风险-理解形成机理-增强防范意识”的系统认知。

 

土壤探秘:解读土层序列,揭示环境关联

在典型土壤剖面观察点,师生对褐土剖面进行了系统分析,教师详细讲解了腐殖质层、淋溶层与母质层的形成机制及其环境指示意义。学生运用专业工具测定各土层理化指标,结合气候与植被条件,完成土壤初步分析报告,实现了从微观特征到宏观环境解读的能力跨越。

生态洞察:剖析群落结构,理解系统关联

同步开展的植物群落调查中,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采用标准样方法系统研究典型落叶阔叶林。通过记录环境参数、测定植被盖度、辨识优势树种及其伴生植物等,深入解析了“环境-群落-物种”的互馈机制。坡向、海拔等因子对植被分布的影响探讨,进一步强化了学生对生态系统整体性的理解。

本次实习依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专项基金“科学传播类:中小学地理科普主题活动和研学课程研发与实施(42442103)”及天津市科协全域科普项目“聚焦自然灾害-助力科普中国(2025QYKP03-3B)”的学术支持,体现了“科研反哺教学、科普融入实践”的育人理念。地理学部将继续深化与我市重点中学的战略合作,构建高校与中学协同育人的创新模式,打造专业化的实践教学体系,为培养具备科学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创新人才贡献力量。

照片由地理学部提供

编辑:张麦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