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通讯员 李倩 王雁)2025年11月9日下午,第三届京津冀基础教育论坛暨第五届天津·长江教育论坛平行分论坛三在天津师范大学会议中心多功能厅召开。论坛由学校教务处承办,以“数智时代‘三校一院’协同培养创新型教师”为主题,汇聚天津市教育委员会、天津大学、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以及多所中小学、职业院校的专家学者与一线教育工作者,共同探索教师教育在数智融合背景下的协同路径与机制创新。

论坛专家报告环节由天津大学研究生培养办公室主任关静主持。清华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副院长李锋亮以“清华大学国优计划实施成效”为题,分享了高水平大学参与教师教育的实践成果;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原所长马开剑围绕“概念祛魅与创新型教师”展开深度解读,从理论层面厘清了创新型教师的素养结构与成长逻辑。

市教委教师工作处副处长鞠知达主持签约与授牌环节,天津师范大学人工智能学院与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签署合作协议,标志着“三校一院”在跨校合作、协同育人方面迈出关键一步。同时,天津市首批6所“三校一院”教师教育创新机制改革联合实践基地正式授牌,覆盖中小学、职业院校等多类型教育单位,为师范生实践能力的多元培养提供了坚实平台。


教务处处长丰向日主持交流研讨环节。多位发言人围绕“三校一院”协同育人实践展开深入对话。关静系统介绍了“国优计划”的探索经验;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研究生处副处长薛栋阐述了博士层次“双师型”职教师资的跨学科培养路径;天津师范大学人工智能学院院长张宝菊分享了人工智能师范专业“铸‘三魂’之师,育‘双栖’之才”的育人新范式;天津市汉阳道中学校长姜波聚焦“数智赋能、校本深耕”,探讨教师专业发展的校本实践;天津市劳动保障技师学院教务科主任刘薇则围绕“共育‘工匠之师’”提出职教师资融合培养的新思路。
马开剑在点评中指出,“三校一院”改革正从理念架构逐步走向机制落地,论坛交流充分且富有见地,希望各单位深入探索创新型人才培养新范式,逐步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天津样本”,为全国教师教育体系创新提供重要参考。
本次论坛不仅是一次“三校一院”协同育人的充分交流,更是推动教师培养向高质量、融合化、智能化发展的重要平台。学校将进一步发挥教师教育优势特色,深化协同机制,为培养适应数智时代需求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持续贡献智慧与力量。
照片由教务处提供
编辑:孟宏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