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进展

首页 > 科研进展 > 正文
历史文化学院肖立军教授在《中国史研究》发表论文《从蓟镇路协增置看明代军镇设立标志》

由天津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肖立军教授完成的论文《从蓟镇路协增置看明代军镇设立标志》在《中国史研究》2025年第4期发表。该文为肖立军教授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明代外隶千户所与基层社会治理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文章指出,学界对于明代军镇设立标志问题,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讨论一直比较活跃。该文对包括作者早期论文在内的学界观点进行了反思和补充,并考证了明代蓟镇之下路、协防区的增置及周边军镇析分。明朝人有时将镇之下的路、协等防区称为镇,对于这些记载应谨慎对待;户部等官员常以易州、井陉及永平称为“镇”,这些地点实为理饷分司名称,系京运年例等接收之地或军饷核算单位。结合明代军制,军镇设立标志主要可概括为四项:一是属于军事防区,二是直属于中央,三是武将或文官防守,四是具一定的持续性,核心要素是负责直属于中央防区常设武将(有时为文臣)的设立。在此基础上,论文统计出明代北边设有辽东、山海关、蓟州、密云、天津、通州、昌平、保定、柳沟、宣府、大同、山西、延绥、宁夏、固原、甘肃、临洮等17镇。

肖立军教授在明代军制领域耕耘多年,先后完成了“明代省镇营兵制研究”“明代卫所制与省镇营兵制关系研究”两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和“明代中后期军屯处所与基层社会秩序”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