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天津师范大学心理学部于秒教授(通讯作者)和硕士研究生解雨欣(第一作者)共同撰写的论文“The impact of input mode on incidental vocabulary learning for CSL learners: Evidence from offline tests and eye-tracking studies”在System发表。该研究得到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BYY098)的资助支持。
确定最佳输入方式以促进汉语二语词汇附带学习至关重要,然而,目前学界对于何种输入方式更加有效尚未达成共识,针对学习者如何对词汇进行实时加工的研究也相对不足,尤其是在汉语二语学习领域中。因此,本研究结合眼动追踪技术及词汇知识测试(形式识别测试和意义识别测试),探究输入方式对汉语二语学习者词汇附带学习的影响。结果发现,相较于边听边读,汉语二语学习者和母语者在只读模式下的形式识别和意义识别测试的正确率明显更高。两类学习者在边听边读模式下对词汇的首次注视时间更长,回视入比率和跳读率更高。不同的是,边听边读会导致母语者的回视路径时间明显增长。尽管汉语二语学习者和母语者在边听边读模式下的回视入比率均高于只读,但对二语者的影响更为明显。此外,两类学习者对词汇的注视情况均可显著预测其对不同方面词汇知识的掌握情况。结果表明,只读模式对汉语二语学习者和母语者词汇附带学习的促进作用更大,其优势同样体现在对词汇的实时加工过程中,支持认知负荷理论。同时,两类学习者对词汇的注视时间与学习效果均存在关联。本研究进一步验证了阅读对词汇附带学习的作用,为汉语二语的词汇教学提供了实证支持,并提出了通过阅读进行词汇附带学习的教学意义。
文章链接:https://doi.org/10.1016/j.system.2025.1038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