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天津师范大学心理学部青年教师钟苗完成的论文“Teacher-child relationships, early childhood programme quality and early learning in two-year-old toddlers”在Learning and Instruction发表。新西兰坎特伯雷大学副教授Siu Tik-Sze Carrey为通讯作者,合作作者包括香港教育大学副教授Cheung Sum-Swing、博士Caldwell Melissa Pearl以及新西兰坎特伯雷大学客座教授Cheung Him。
随着社会对早期托育服务的需求不断增长,如何促进婴幼儿(0-3岁)在早期儿童保育和教育(ECCE)机构中的学习与发展成为关键议题。现有实证研究大多集中在学龄前儿童(3-6岁),对两岁幼儿这一关键发展期的研究仍十分匮乏。该研究旨在系统地探究ECCE项目质量和教师—幼儿关系如何相互作用,预测两岁幼儿在语言、读写和数学能力方面的早期发展。该研究在香港10所幼稚园中招募了128个两岁左右的幼儿(平均33.11个月)及其主班教师,采用纵向设计,在三个时间点分别测量教师—幼儿关系,ECCE项目质量以及幼儿的早期学习能力。幼儿发展数据来自标准化测验,课堂质量通过观察工具——教师行为表现——进行测量,而师幼关系则由教师依据关系量表进行自评。结果表明(1)高质量的ECCE项目和亲密的教师—幼儿关系均显著正向预测幼儿的早期学习能力;(2)教师与幼儿之间的冲突性关系并未对幼儿的早期学习能力产生显著影响;(3)ECCE项目质量在教师—幼儿亲密关系和三个月之后幼儿语言能力提升之间发挥了关键的中介作用。该研究创新性将关系层面的因素和课堂环境层面的因素纳入同一理论框架,揭示了教师的教育实践在依恋作用机制中的关键角色:亲密的师幼关系不仅直接影响幼儿,也能激励教师投入更高质量的教育行为,进而促进幼儿早期学习和发展。此外,本研究基于香港社会,为理解东亚背景下以关系为基础的课程与教学如何支持年幼儿童的学习提供了宝贵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