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鲍国华教授完成的论文《从亚类型、类型到类型系统——鲁迅“神魔小说”概念的生成及其意义》在国内社会科学领域的知名期刊《天津社会科学》发表。该研究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整理国故与中国现代俗文学研究的兴起”(项目号:19AZW021)的阶段性成果。
该研究梳理并阐释了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中“神魔小说”概念的生成过程,呈现出这一概念术语生成背后的学术史和思想史意义。“神魔小说”是鲁迅在其学术名著《中国小说史略》中提出的明代小说的一种类型。这一类型确立以后,得到多数学者的认同,并沿用至今,成为对以《西游记》为代表的小说类型的经典概括。然而,“神魔小说”类型的确立,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历了命名方式和内涵的调整,从一种小说亚类型演进为类型、进而与相关的小说类型一并构成类型系统,共同支撑起完整的小说史框架。“神魔小说”由初创到确立的过程,其价值不限于一种小说类型概念的确立,而体现出鲁迅小说史观的流变和生成。该研究指出鲁迅《中国小说史略》正式出版迄今已逾百年,百年来的中国小说史研究逐渐成为显学,新作品、新史料和新观点的层出不穷,保证了这一研究领域的长盛不衰。鲁迅之后的中国小说史研究者,在作品、史料、视角、方法和观点上均有明显的突破与深化。然而,鲁迅的小说史研究时至今日仍有其生命力。《中国小说史略》的学术史和思想史价值不仅在于具体论断的确凿不移,还在于鲁迅独特的思路和眼光。以“神魔小说”为代表的理论建构,就是突出的例证。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研究,表面上回顾了中国小说的过往,实质上却指向了学术研究的现实和未来,这是其学术和思想的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