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李春秋

首页 > 正文
教育家精神万里行·榜样力量 | 高红成:立德树人 育人育才

第41个教师节即将来临之际,在教育强国建设新征程上,为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大力营造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现特别推出“教育家精神万里行·榜样力量”先进典型展示栏目,集中展现我校2025年荣获学校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师德先进个人和师德建设先进集体等的生动事迹,激励广大教师以“四有”好老师为标准,涵养深厚教育情怀,锤炼过硬育人本领,矢志成为新时代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大先生”,以更加昂扬的姿态投身教育强国建设实践,奋力谱写特色鲜明世界知名一流师范大学建设崭新篇章。今天为大家介绍的是2025年天津师范大学优秀教育工作者——数学科学学院高红成。

高红成,天津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负责人,天津市学科评议组成员,天津市高校课程思政教学名师。主讲课程《中国数学史》入选天津市一流本科课程以及天津市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曾获天津市高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二等奖。

立德树人育人育才

师德为先,育人为本,做学生成长的引路人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句箴言一直指引高红成的教育之路。自踏上讲台以来,他始终以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准则严格要求自己,将“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使命,坚定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信念。在任教师党支部书记期间,他积极探索“党建+教学+科研”融合机制,通过党建引领教学与科研工作的开展,带领支部荣获“五好党支部”标兵称号,个人也获得了学校“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在教学中,他坚持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言行去影响和感染每一位学生。近五年,累计承担教学工作量超1300课时,年均指导研究生2-3人、本科生3-5人,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与执着。

在他的悉心指导下,研究生们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其中1位获得天津市优秀毕业生称号,1位毕业后在南开区某中学任教,凭借出色的教学能力,在第四届全国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中荣获二等奖,在天津市第十一届中小学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中荣获中学数学组一等奖,还荣获天津市五一劳动奖章,被评为南开区学科领航教师、南开区学科骨干教师。看到学生们的成长与成就,他深感作为一名教师的价值与意义。

加强课程思政,创新育人模式,让课堂充满温度与深度

课程是育人的重要载体,如何让课程更好地发挥育人作用,是他一直在思考和探索的问题。在教学实践中,他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将课程思政融入其中。

在《中国数学史》课程中,他构建了“历史脉络+算法思想+家国情怀”三维教学体系。通过梳理中国传统数学成就,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激发学生的文化自信。该课程不仅获批天津市一流本科建设课程,还入选天津市高校课程思政示范课程,高红成及团队也被认定为天津市高校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教学团队。

为了更好地推广这一教学成果,他主持了教改项目“基于课程思政的《中国数学史》教材修订与改编”,目前该教材即将出版。同时,还积极投身教学竞赛,在竞赛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曾荣获天津市高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二等奖、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

强化竞赛引领,深化实践育人,搭建学生成长的广阔平台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也是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途径。近五年来,作为学校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以及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组织者,高红成组建了一支优秀的教练队伍,构建了“培训-选拔-强化”以及“校赛-市赛-国赛”进阶的竞赛培养体系。

每年,这两类竞赛都能吸引全校10多个学院、40余个专业近1000人次参与,形成了“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的良好氛围。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学校学子在竞赛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累计获全国一等奖3项、二等奖18项、三等奖4项,天津市一等奖132项、二等奖221项、三等奖161项。

此外,2名教师获“全国优秀指导教师”称号,5名教师获“天津赛区优秀指导教师”称号,学校连续三年获评“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优秀组织单位”,形成了“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创”的良好生态,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搭建了广阔的平台。

聚焦专业学科建设,推动整体育人,夯实人才培养的基础

学科建设是人才培养的支撑,只有打好学科基础,才能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作为专业建设负责人以及科学技术史学科带头人,高红成深度参与学科建设与专业发展。

2020年,他参与组织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申报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并成功获批。同年,全程参与师范专业二级认证工作,牵头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撰写自评报告,助力该专业顺利通过教育部师范专业二级认证,2023年完成中期整改,目前正积极准备三级认证。 作为科技史学科带头人,他带领团队完成科学技术史一级学科合格评估,并参与组织在我校召开的第五届全国科学技术史学科点联席会,得到了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名誉主席韩启德院士以及教育部和市领导的肯定,扩大了学校和学科的影响力。同时,作为负责人,他带领科学史与科学传播团队获评校级优秀研究生导师团队。

高红成表示,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校院两级领导的关怀指导,离不开同事们的支持帮助。教育是一场温暖的遇见,更是一份长久的坚守。如果说有什么心得,那就是:把学生放在心上,把责任扛在肩上,把创新抓在手上。

供稿:党委教师工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