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李春秋

首页 > 正文
教育家精神万里行·榜样力量 | 李红娟:燃信仰之火,做青春引路人

第41个教师节即将来临之际,在教育强国建设新征程上,为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大力营造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现特别推出“教育家精神万里行·榜样力量”先进典型展示栏目,集中展现我校2025年荣获学校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师德先进个人和师德建设先进集体等的生动事迹,激励广大教师以“四有”好老师为标准,涵养深厚教育情怀,锤炼过硬育人本领,矢志成为新时代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大先生”,以更加昂扬的姿态投身教育强国建设实践,奋力谱写特色鲜明世界知名一流师范大学建设崭新篇章。今天为大家介绍的是2025年天津师范大学优秀教师——马克思主义学院李红娟。

李红娟,天津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作为一名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她始终牢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十多年来一直坚守在教学科研工作第一线,以实际行动践行新时代思政课教师的初心和使命。

燃信仰之火,做青春引路人

深耕课堂:以信仰点燃学生理想

“思政课教师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李红娟始终坚守在思政教育的第一线,承担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国共产党历史》等多门课程的教学任务。她深知这些课程对于学生理解国家发展历程、树立正确党史观的重要意义,因此在教学中倾尽全力。课上,李红娟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学生思想的引路人。她认为,思政课教师应以坚定信仰讲信仰,更应以真挚情怀引学生信之。她精心备课,深入研究教材和学生特点,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常有学生表达“李老师上课的激情与活力,让我们沉浸其中”。在生评教成绩中,她的课堂满意度始终名列前茅,曾有两次均为满分。她积极参与各级各类教学比赛,曾获得天津师大第十四届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天津市第十五届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二等奖以及第五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天津赛区决赛二等奖等。课后,她积极参与学生的课外实践活动,指导学生参加大创项目、党史知识竞赛、红色文化研学等活动。在她的悉心指导下,许多学生在学术研究、社会实践中取得了优异成绩。李红娟作为李朝阳名师工作室主要成员,多次参与津门思政课教学研习会,京津翼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教学联盟活动,并做教学展示与分享交流,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和天津日报曾对此进行了相关报道。

钻研学术:以探索推动教育创新

“思政课教师要给学生讲清楚道理,自己必须有扎实的理论功底。”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专业硕士生导师,李红娟不断探索学术前沿,坚持从教学重点和难点中提炼科研选题,为思政教育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她出版个人专著一部且第一时间被新华社报道推介,先后在《社会科学战线》《东北师大学报》等期刊发表各类论文10余篇,参编学术著作和教学辅导用书多部,其中编写的《东北抗联精神研究》一书被纳入国家社科基金党的革命精神谱系梳理和图书编辑出版研究专项,《习近平视察天津重要讲话指示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建议方案》被教委采纳,以及参与编写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三题三入教学详案》也已正式出版,为天津师大马院建院20周年献礼。她主持省部级项目近10项,参与完成的项目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等。作为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师范大学基地研究员,在《光明日报》《天津日报》、人民网、光明网发表理论文章多篇,曾被中国社会科学网、学习强国等媒体转载。

服务社会:让知识传递温暖力量

“思政课教师不仅要教书育人,也要将思政教育的成果传递给社会大众。” 李红娟充分发挥思政课教师理论阐释和宣传作用,积极参与社会服务工作。2021—2022年按学院指派,她到天津市委宣传部理论处挂职服务一年。李红娟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为宣传部的理论宣传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持。多年来,她先后多次到机关、高校、企业、社区进行理论宣讲,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产生良好社会反响,作为主要成员参与编写了《“三个着力”领航天津》等多部理论专著。2025 年,天津市委宣传部聚焦津派文化的八种形态研究和阐释,她受邀做了两期关于红色文化的节目录制,她用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知识,将这些历史文化知识传递给广大观众,让更多人了解天津的历史文化和革命传统。

作为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李红娟常对自己说,做人的工作就很难,做人的思想工作,更是难上加难。因此,她时刻保有本领恐慌,以时不我待的精神,向师大前辈和优秀教师看齐,把教育家作为榜样,肩扛责任,心怀信仰,用思想之光照亮学生成长之路。

供稿:党委教师工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