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个教师节即将来临之际,在教育强国建设新征程上,为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大力营造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现特别推出“教育家精神万里行·榜样力量”先进典型展示栏目,集中展现我校2025年荣获学校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师德先进个人和师德建设先进集体等的生动事迹,激励广大教师以“四有”好老师为标准,涵养深厚教育情怀,锤炼过硬育人本领,矢志成为新时代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大先生”,以更加昂扬的姿态投身教育强国建设实践,奋力谱写特色鲜明世界知名一流师范大学建设崭新篇章。今天为大家介绍的是2025年天津师范大学师德先进个人——马克思主义学院刘培功。
刘培功,天津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作为一名新时代思政课教师,他始终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铸魂育人”为使命,以实际行动践行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六个要”标准,努力做一名信仰坚定、理论深厚、情怀真挚的思政课教师。
以研促教,深耕教学
以研促教:做追求真理的探索者和知行合一的践行者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要注重方式方法,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对于思政课教师而言,良好的教学要以科研为支撑,这就要求思政课教师要不断提升科研能力,善于用学术讲政治。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思政课的“学术深度广度和学术含金量不亚于任何一门哲学社会科学”。因此,刘培功坚持以研促教、教研相长的理念,聚焦研究方向,潜心科研,不断提升自身学术能力。近年来,刘培功主持完成国家社科青年基金1项,主持完成省部级项目7项,在江苏社会科学、求是学刊、光明日报、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学习与探索、学海、理论探讨等重要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
深耕教学:做学生思想成长的引路人和学识进步的铺路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既要教授学问,也要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涵养美好德行,鼓励学生思考大问题、养成大担当。刘培功始终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学生头脑,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刘培功认为思政课不仅要“有意义”,更要“有意思”。为此,刘培功不断创新教学方法,选取贴近学生的案例、故事作为思政课材料,让课堂“活”起来。在教学中,刘培功特别注重通过结合党史故事和现实案例,引导学生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2024-2025学年第1学期,刘培功所教授的公共课《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和专业课《政治学原理》两门课程的生评教成绩均为满分,位列全校1%。
为人师表:做高尚师德的示范者和优良学风的引领者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4年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我们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着眼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是学生的镜子,教育是心灵与心灵的对话。刘培功始终把讲好“第一主课”,帮助学生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作为坚定目标,通过教育引导学生明德知耻,树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刘培功始终严格要求自己,从认真批改每一份作业到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努力做到“经师”与“人师”的统一。刘培功认为“立德树人”要在三个方面发力,一是培养学生的仁爱之心,因为“慈悲是用不尽的宝藏”;二是培养学生的豁达之心,引导学生要理性面对挫折;三是培养学生的爱国之心,因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除了教学和科研以外,刘培功还十分重视社会工作,多次到机关、企业、社区进行理论宣讲,在天津电视台《大家说理》栏目主讲电视思政公开课,取得良好反响。
作为一名高校思政课教师,刘培功深感使命重大,他将始终坚定不移地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培养更多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供稿:党委教师工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