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通讯员 陈乾坤)4月26日,由天津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与新航道天津学校联合承办的“用英语讲中国故事”大中小思政教育一体化首批实践示范基地建设启动仪式暨天津师范大学第二十届外语节开幕式举行。新航道国际教育集团副总裁、“用英语讲中国故事大会”全国执行总指挥张凡林出席活动并致辞,我校党委副书记陈玳玮以视频方式致辞。新航道国际教育集团副总裁、新航道天津学校校长雷丰奎,天津师范大学相关部门负责人、外国语学院领导班子全体成员,以及来自天津市基础教育的首批10所示范实践基地的师生代表500余人参加活动。
陈玳玮在视频致辞中谈道,天津师范大学始终秉承“勤奋严谨 自树树人”的校训精神,以服务基础教育为使命,以培养“四有”好老师为目标,在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化大中小学思政一体化建设等方面成果丰硕。特别是外国语学院,依托多语种学科优势,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在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华文化、促进国际理解教育中发挥着先锋作用。这一实践示范基地的成立,既是天津师范大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更是推动思政教育与语言教育深度融合的创新实践。
张凡林在致辞中表示,多年来,组委会一直致力于国际传播,立足“用英语讲中国故事”这一宏大使命,与天津师范大学共同携手开展了系列活动,硕果颇丰,此次合作更是一次新的探索和创新。


仪式现场,张凡林代表中国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中国故事研究院为天津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和新航道天津学校授牌,共建“用英语讲中国故事教育实践基地”。随后,与会领导为天津市实验中学、天津市第二中学、天津市和平区昆明路小学等10所中小学颁发“用英语讲中国故事大中小思政教育一体化首批实践示范基地”牌匾和“用英语讲中国故事宣讲团”旗帜,这也标志着大中小学将打破学段壁垒,形成育人矩阵,以英语为桥梁,在跨学段贯通中厚植家国情怀,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新时代人才。

作品展演环节,外国语学院师生及示范基地中小学的青少年们以多语种朗诵、情景演绎等艺术形式,在跨越时空的对话中展现中华文明的深厚底蕴和思政教育的创新表达。外国语学院教师带来的六国语朗诵《百年天津》,生动展现近代天津的百年风华,完美诠释了“一带一路”的文化交融;师大校友的拂袖之间,面具与袍万变,将川剧变脸的精髓展现得淋漓尽致;霍元甲学校少年武者拳风如雷,刚健雄姿展现武术之魂;天津市第二十一中学《天津的桥》用诗行勾勒桥的钢铁脊梁和岁月留痕,让建筑成为城市记忆的见证者;昆明路小学的英文朗诵以童声传递传统文化的斑斓色彩,展现非遗技艺的当代活力;第七中学《汉字趣话》通过文字解构和溯源,带领观众触摸汉字演变的千年脉络;外国语学院曾杨函、范雨沛通过展现基础教育的优势和传播天津传统美食等,再现了“用英语讲中国故事”的魅力;天津中学《讲好中国故事 传递时代强音》以铿锵誓言诠释青年文化自信;第一百中学英文版《岳阳楼记》创新演绎范仲淹“先忧后乐”的家国情怀;实验中学《诗韵千年》通过情景小品,让李白、王维等诗人“穿越”现代,在幽默对白中解码诗词之美。

在访谈对话过程中,天津师范大学“用英语讲中国故事”宣讲团团长张宏宇与中学生代表、家长代表和外院优秀志愿者代表共话育人使命和新时代的青年担当。通过分享每个人的经历和感悟,筑牢用青春之声架起的跨文化交际坚实桥梁。访谈内容引起现场观众的共鸣:值此上海合作组织峰会即将在天津举办之际,时代赋予青年学生向世界展示中国青年风采、传播天津城市魅力的重要实践舞台。作为当代青年,既要传承“向世界展示中国”的初心使命,更要把握“生逢伟大时代”的历史机遇。 现场观众跟随访谈主持人一起回顾了天津师范大学外语节20载岁月中从初创的筚路蓝缕,到如今的薪火相传,带着校友们的美好祝愿,现场数百名大中小学师生共同见证了天津师范大学第二十届外语节拉开帷幕。 外院学子身着苏绣华服,手持手绘风筝,在京剧唱腔中挥毫泼墨,在改编歌曲《下一场山海》中,将非遗创新推向高潮,通过传统技艺与现代科技的碰撞,彰显了文化传承的青春力量。活动最后,大中小学的3名学生代表一起表达了心声,他们将怀揣着最初的梦想,一起奔赴下一站山海,现场放飞的纸飞机载着大家共同的希望驶向远方。

此次活动是校地协同、校企联动的创新实践,打造了“大中小学纵向贯通、学校内外横向联动”的思政育人新格局。未来,天津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将依托实践基地,继续发挥师范教育优势,联动社会各界资源,打造更多“行走的思政课”,为讲好中国故事书写崭新篇章。
照片由外国语学院提供
编辑:夏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