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纸上每个字迹都是战士刻下的忠诚坐标!”在马克思主义学院分会场,宣讲团成员徐珂欣以家信为引,动情讲述1948年战士朱永慈将滚烫的思乡情熔铸成“全国革命成功后再回家”的钢铁纪律自觉;陈紫倩的讲述将师生带回硝烟弥漫的天津城头,特等功臣张云亭高呼“前方40米,射击”直至牺牲的壮举震撼人心;马婷让一面传奇的“打得好、团结好、纪律好”战旗“活”了起来,揭秘战士们血战津门时仍将“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铁律深烙于心。平津战役纪念馆讲解员尹桐则揭开了一段尘封的忠诚档案,英雄阎又文身处敌营心如磐石,无声诠释“绝对服从”的铁纪,为在场师生带来了强烈的震撼与深刻的党性洗礼。
在平津战役纪念馆主会场,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生理论宣讲团成员张勇、安智奇分别带来《英雄旗手王玉龙》《战火中的伟大母爱——戎冠秀》主题宣讲。他们以鲜活的叙事方式,还原革命年代战士们在战火中恪守纪律、忠诚于党的历史场景,与纪念馆专业讲解员的讲述形成“青春叙事”与“历史纵深”的双重呼应。
参与宣讲的徐珂欣表示:“准备过程中每一次对历史细节的挖掘,都是一次思想的淬炼。讲述红色故事,不仅是传递,更是传承。”
此次“馆校联讲”活动,是天津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推动红色资源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的创新探索。学院党委书记郭尚维表示,未来将持续深化校馆合作,以更多样化的形式推动红色教育入脑入心,引导广大师生在铭记光辉历史中淬炼党性,在感悟铁纪伟力中筑牢防线,为培养忠诚干净担当的时代新人、护航强国复兴伟业贡献力量。
“作为主办方,平津战役纪念馆始终致力于让红色资源‘活’起来、‘火’起来。此次与天津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联讲,既是对红色文化的深度挖掘,更是对党纪学习教育的创新实践。”平津战役纪念馆相关负责人表示,“场馆资源+校园课堂”的双向赋能,既让专业讲解团队的历史厚度为学生宣讲注入深度,又以青年视角的鲜活表达扩大红色文化的传播半径,形成了“讲述—聆听—共鸣—传承”的育人闭环。
来源:2025年6月30日 津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