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6日,由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天津市教育委员会、天津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联合主办,天津市国际中文教育发展中心与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天津外国语大学、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等6所高校共同承办的“上合之约·丝路津彩”上合组织国家青年学生文化市集在天津庆王府隆重举行。
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副主任刘剑青,吉尔吉斯斯坦比什凯克市副市长莫兹加乔娃·维多利亚,天津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党组书记、主任栾建章,比什凯克市教育局局长穆萨耶娃·拉哈特,天津市教育委员会二级巡视员张健青,天津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曲凯,天津外国语大学校长李迎迎,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交流处处长丁利国,天津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联络处三级调研员张帆,以及相关高校负责人出席活动。40名上合国家校长、100名学生访华团成员,与400余名在津上合组织国家国际学生共同参与此次文化盛会。世界汉语教学学会会长、天津市政协科技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天津市国际中文教育发展中心主任钟英华主持仪式.
刘剑青在致辞中指出,在上海合作组织峰会即将召开的重要时刻,此次活动以中文为纽带,传承友谊、开拓合作,具有极为深远的意义。语合中心将携手各方,在继续办好夏令营、校长团的基础上,为世界各国朋友特别是青年朋友学习中文、了解中国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让“汉语桥”为促进中外人文交流,促进中外人民友谊,推动世界多元文化互学互鉴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栾建章在致辞中指出,天津作为“一带一路”建设与上合组织合作的关键战略节点,始终秉持开放包容的姿态,积极推动与上合组织国家的务实合作。“万花筒”文化市集精心汇聚了上合组织国家的特色展品,生动诠释了“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文化理念。天津将始终以开放的姿态,为“上合大家庭”的交流合作搭建平台,让“上海精神”在实践中焕发新的活力,共同书写“互信互利、平等协商”的新篇章。
莫兹加乔娃·维多利亚高度赞扬了比什凯克与天津的友城合作成果,特别强调了“汉语桥”合作项目的重要意义。她认为,这些举措为两国人民搭建起了理解与信任的桥梁,极大促进了双方的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她鼓励上合组织国家青年珍惜宝贵的交流机会,积极成为文明的传播者与友谊的推动者,为增进上合组织国家间的友好关系贡献青春力量。
张健青在发言中强调,天津作为教育资源丰富的重要城市,已与上合组织国家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合作格局。此次活动不仅是天津教育对外开放成果的集中展示,更是上合“人文交流”理念的成功实践。她殷切期待青年学子们能够以语言为桥梁,加强沟通与交流,为上合组织的持续发展积蓄强大力量。天津将继续加大教育开放力度,优化教育合作环境,为上合组织国家青年提供更多优质的教育资源与发展机遇。
来自乌兹别克斯坦的青年代表爱华分享了自己学习中文和探索中国文化的深刻感悟。她感慨地说,“汉语桥”让上合国家青年得以相聚相知,就如同“文化万花筒”中的多彩碎片,在相互借鉴与交流中共同构成了和谐美好的图景。她坚定表示,未来将继续努力,积极投身于文明交流互鉴的事业,成为一名优秀的文化交流使者。
活动现场还演出了丰富多彩的上合组织国家歌舞串烧、中华武术、民族乐器演奏等文艺节目,特别邀请到中国外文局外籍专家、“汉语桥”俱乐部开罗站副主席,来自埃及的刘正曦主持。灵动的舞姿展现了各国文化和青年风采,这是学生们对文化的理解和分享,也象征着上合大家庭“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上海精神”在青年一代中的薪火相传。
会上,天津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曲凯、天津外国语大学校长李迎迎分别为团组校长和学生代表赠送纪念“万花筒”文化衫。
文化市集设“和美中国”“河海津韵”“上合风采”三大展区,展示体验项目丰富。“和美中国”展区有金石传拓、京剧体验等;“河海津韵”展区含杨柳青年画、面塑等津派文化;“上合风采”展区呈现上合国家特色文化。此次市集以“万花筒”为意象,搭建起多元文化交流平台,促进上合国家青少年互学互鉴,彰显“上海精神”,为上合峰会营造良好氛围。
“上合之约·丝路津彩”系列活动,是天津师范大学服务国家总体外交战略、推进国际中文教育的重要举措。学校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深化与上合组织国家高校及教育机构的全面深入合作,为促进人文交流、构建上合组织命运共同体贡献师大力量。
来源:2025年8月9日 人民日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