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天津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陈桂生教授课题组撰写的论文《“水—能源—粮食”纽带视角下黄河流域数字经济的绿色作用机制研究》在《管理学刊》2025年第1期发表。该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共同富裕视阈下数字乡村建设模式及其推进机制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文章指出,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它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黄河流域是“水—能源—粮食”纽带系统矛盾突出且集中的区域。数字经济在推动经济创新发展的同时,是否能促进黄河流域的绿色发展?利用2000—2020年黄河流域60个地级市面板数据,引入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指标,以“水—能源—粮食”纽带系统为视角综合运用多种计量模型系统探究数字经济对绿色发展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第一,黄河流域数字经济和绿色发展出现了明显的两段式特征,且呈现以兰州、西安、郑州、太原、济南为核心的比较稳定的“中心—外围”圈层状分布格局;第二,数字经济对绿色发展的影响具有显著的非线性增长效应,二者间呈现倒U型关系;第三,数字经济对绿色发展的推动作用伴随经济发展、FDI、政府偏好和企业绿色创新的提升而增强;第四,区域异质性表明,数字经济通过促进落后地区的绿色增长效应带来数字红利,进而弥合区域间生产率不平衡带来的数字鸿沟。研究结论为有重点、分阶段、分区域推动黄河流域数字经济赋能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撑。
文章链接:“水—能源—粮食”纽带视角下黄河流域数字经济的绿色作用机制研究-中国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