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新闻
师大要闻
  

喜迎二十大·非凡十年丨厚植沃土育良师 天津师大以高质量师范教育助推教育强国


发布时间:2022-09-23

教师教育处消息(通讯员 郭宇)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十年来,天津师范大学党委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团结带领全校师生员工,凝心聚力、抢抓机遇,攻坚克难、真抓实干,全力推进学校高质量内涵发展,各项工作不断取得新突破。

为全方位多层次反映十年来我校事业发展的重大成就,进一步凝聚起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磅礴力量,官微特推出“喜迎二十大·非凡十年”专栏,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开展专题宣传,全面系统、重点突出地展示党的十八大以来学校取得的新成绩新成果,充分体现习近平总书记对教育工作的重要要求,充分展现学校教育的格局性变化,传递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2022年疫情防控下新学年开学的第一天,为确保线上教学有序、平稳,担任天津益中西青学校执行主任的刘雅丹早已忙碌在教学管理一线。看着一个个线上教室正常开展教学,她才松了一口气。坐在电脑前的她,不禁回忆毕业以后的6年时间:发表教改论文,获评和平区区级新锐教师,担任天津益中学校年级组长、学校教学副主任,担任天津益中西青学校教学执行主任……无论在家长和学生眼中,还是在学校领导和同事心中,刘雅丹都已成为益中学校初、高中地理学科的业务骨干和教育教学管理的得力干将。当问及刘雅丹这背后的动力是什么?她都会深情地说,无论她的育人理念,还是教学能力,都直接受益于母校天津师范大学卓越教师培养项目,她正是这个项目的首届毕业生。

刘雅丹和学生在一起

同一天,在天津科技大学附属中学八年级七班的第一节英语课上,一位年轻教师的脸庞准时出现在线上教室中。“李老师,您能继续带咱班太好了,希望可以直至毕业!”学生家长的一句话让李晓琪心里暖暖的。从教仅一年,她就迅速成为学生喜欢、家长信任、同事认可、业务过硬的好教师。当问及如何快速转变角色时,她同样动情地说,自己是带着那种不言放弃、追求卓越的师大“DNA”步入教育岗位的,在平凡的岗位上快速成长,是对母校培养最好的回报。

李晓琪和学生在一起

像刘雅丹、李晓琪这样受益于天津师大卓越教师培养项目的毕业生还有很多,他们走上教师岗位后的表现都如母校所期待的那样——成为了基础教育领域优秀的骨干教师。

坚守初心 筑牢师范教育根基

天津师范大学作为天津百年师范教育的传承者、天津基础教育文脉发祥地和天津市唯一面向基础教育培养优质师资的师范大学,始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以培养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之时代新师为己任,坚守师范教育本位,丰富完善师范教育办学体系,努力建立一流师范专业、打造一流师范课程、培养一流师范人才。学校第八次党代会提出“建设特色鲜明世界知名的高水平师范大学”的办学目标,确定“三步走”战略,使师范教育的根基更加牢固。

体制先行 革新教师教育体系

早在2004年,学校在全国率先成立教师教育处,负责统筹管理教师教育的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多年来,日臻成熟的教师教育管理一体化、校内外师资协同一体化、实验平台一体化等体制革新,成为学校教师教育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和保障。教育学部成立并实体化运行,实现校内与教师教育相关的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咨询服务和学术交流等一体化管理;教师深入全市十六区以及京津冀地区学校近百所,与中小幼教师紧密联系、深度互动;组建教师教育实验教学中心,实现了教育类学科、专业之间实验教学的交叉与融合,获批国家级示范中心,获评全国科普教育基地。

教育部推广我校创新体制机制,培养卓越教师工作经验

开学典礼上聘请名师名校长为师范导师

学科彰显 编织卓越教师摇篮

天津师范大学教育学学科发展历史悠久,2011年获批教育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014年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批准建立教育学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18年获批教育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教育学于2017年获批天津市一流学科和一流学科群牵头单位,在第四轮全国学科评估中进入B等。多年来,学校注重开展以实践为导向、面向服务基础教育的学术研究,重点打造特色鲜明的职前教师培养模式。

一是学科教育+教师教育“双高”培养模式。形成独具特色的《教师教育专业课程方案》,突出以学生为本的课程设计理念,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贴近教育教学实践,注重教育理论学习与实践运用的结合。

二是“3+1+2”本硕贯通模式。实施卓越中学教师培养模式试点工作,将教师核心素养形成和发展贯穿本硕全过程。该项目从试点到全面实践至今整整十年,共有507名优秀本科生被遴选进入该项目免试攻读教育硕士;截至2021年,已有343名毕业生,其中,在教育行业从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比例超过90%。项目入选教育部“创新教师教育模式”示范项目和卓越中学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实施院校。

近年来,学校探索实行“申请-审核制”的方式招收教育学博士研究生,将“3+1+2”本硕连贯培养进一步延展,提质升级为本-硕-博“3+1+3+3”种子教师培养模式,旨在培养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种子教师,满足大中小幼对优质卓越教师的更高需求。

保质增量 建设一流师范专业

学校始终注重师范专业建设,多年坚持实施专业负责人制。自教育部启动师范类专业认证以来,持续完善多元化社会评价机制,对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目标等人才培养关键环节进行“评价-分析-反馈-改进”闭环管理,推动人才培养质量迈向卓越。2018年至今,学校19个师范类专业中已有17个接受教育部师范类专业第二级认证。截至2022年,学校14个师范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三个师范专业获批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此外,学校先后有16人次入选教育部师范类专业认证专家,专家队伍的壮大为促进师范专业高质量建设,提升育人水平提供了智力保障。

师范认证工作中专家组进校考查

因师范类专业办学质量过硬,自2019年,学校获批在学前教育、汉语言专业、英语专业、小学教育(科学)等四个师范专业招收公费师范生。2020年,学校新增“人工智能”师范专业,师范类专业增至20个。通过逐年扩大师范生招生规模,择优选拔非师范生转入师范专业等举措,目前全校师范生占比已超过30%,高考录取分数也逐年攀升。

育人创新 协同提升人才水平

经过多年探索,逐渐形成三个较为成熟的师范生培养协同育人机制。

一是形成“六位一体”共管共育机制。构建了由教师教育处、教务处统筹—专业学院与教育学部共同培养—党委学工部、校团委配合的“六位一体”共管共育机制。近年来,师范生第二课堂活动、雄安新区师范生支教项目、“百年师范育英才”专栏、基础教育名师名校长讲堂等,有效提升了师范生的职业认同和社会责任感。

雄安新区支教团合影

二是实现“德育五个一体化育人机制”。在秉承“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理念下,学校积极探索“德育创新”工程,提出“德育一体化”育人理念,在深入学习贯彻全国和天津市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十九大精神过程中,不断赋予其新的内涵。

三是拓延协同育人机制。完善 “大学-地方政府-中小幼-机构(U-G-S-I)教师协同发展机制”,积极与天津市教委及各区教育局、中小学校等签署教育合作框架协议,共同实施合作项目。学校获批教育部国家教师发展协同创新实验基地,入列国家教育强国推进工程优质师范大学建设行列。

教育学部教师在雄县职教中心指导支教团学生授课

我校在西青区13所中小学启动课后服务送教入校

站在历史新起点,天津师范大学将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牢记立德树人使命与责任,在练好“内功”的同时,继续紧密联系基础教育,不断深化教师教育改革,实现与基础教育共生共长,更好地服务国家发展战略,扎实推进特色鲜明世界知名的高水平师范大学建设。


照片由教师教育处提供

编辑:魏晋雪


关闭

快速链接
 
地址:天津市西青区宾水西道393号 邮政编码:300387      
津ICP备09008453号-1|津教备0385号
津公网安备 12011102000560号|事业单位标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