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新闻
校园动态
  

话剧《徐大同》丨台前幕后,和导演编剧唠唠你不知道的事儿


发布时间:2022-10-09

音乐与影视学院消息(通讯员 吴珊)为深切怀念著名政治学家、法学家,天津师范大学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徐大同先生,天津师范大学策划编排的同名话剧《徐大同》即将上演与师生见面。台前戏里领略先生风骨,幕后戏外品读别样故事。

即日起,官方微信推出“话剧《徐大同》”专栏,多角度、立体化地展示话剧创作、编排、演出中不为人知的动人情节,赞颂徐大同先生无限热爱、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把教书育人当做教师的本分,不忘初心,始终坚守三尺讲台,本着“教学问、教做学问、教做人”的教育理念,为学界和社会各界培养大批栋梁之材的精彩人生,激励全校师生奋发有为,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近日,天津师范大学出品、演出的同名话剧《徐大同》在排练场火热排演中,将于10月14日在音乐厅开启首轮2场演出。

在排练场,我们看到很多独具师大特色的道具背景,已然感受到一朵尊师之花将在不久的音乐厅悄悄绽放。本剧导演和编剧受邀接受专访,对于《徐大同》这部作品,她们有怎样的感受呢?让我们走进排练场,慢慢道来……

总编剧、导演杨爱君,天津师范大学音乐与影视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

总编剧、舞台总监耿雪娜,天津师范大学音乐与影视学院2021级电影学(电影理论方向)全日制研究生

 

为了话剧《徐大同》,提前都做了哪些功课?

 

杨爱君:整个创作团队提前“养气”,其实就是培养创作者的状态。做一部好的话剧,创作者的情绪点要处在一种昂扬兴奋的状态中,否则话剧的高层次情感表达是做不到的。我们阅读了大量关于教师的长篇小说和电影,详细了解了徐大同先生的事迹素材,观看了先生授课的视频,研读了《文综史迹》《中国传统政治文化讲录》等先生的代表作品。从创作的角度完全进入先生的世界。

耿雪娜:因为话剧中很大一部分描述的是师生间的故事,所以,我们和很多政治与行政学院的同学就对先生的印象进行讨论,了解先生说话的语言表达方式,从现实生活中提取素材。同时,为了对话剧有一个整体的把握,我们阅读了大量从上世纪30年代一直到现在的话剧剧本,去寻找一个适合我们的表现方式,是现实主义?还是艺术化的表达?再后来,我们结合先生的事迹,进行归纳整理,最终确定了我们自己的行文结构和主题。

整个创作过程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么克服的?

 

杨爱君:刚接手的时候,说实话,压力还是非常大的,从话剧创作来讲,故事要求戏剧冲突强烈、故事情节集中、人物塑造鲜明。而将人民教师的题材做成话剧,在舞台表达方式上,上面那些要求想要完全突显就有困难。再加上,徐大同先生为人低调,很多事迹都是润物细无声的,这也为整个创作过程提出了新的难点。但是,我们也有优势,首先,我们得到了学校各方的大力支持,这让我们感觉不是一个人在战斗,非常感谢学校。其次,说回话剧本身,取材来自本土,在弘扬先生精神的同时,可以让观众对天津师范大学更有亲近感和归属感。另外,创作思路不受局限,我们做的故事梗概可以做广播剧,话剧排演完以后,还可以做戏剧电影,我们想把话剧《徐大同》做成品牌,这是我们的梦想。

耿雪娜:我们的话剧共分为6幕,以倒叙的形式开始,怎么将先生的形象生动地带到每个同学身边,让每个同学在先生身上看到自己老师的影子,这是需要下功夫的。但我们手头的资料相对单一,能看到的大部分资料都是先生的学术论作,还有像佟德志老师、高建老师、刘训练老师的一些回忆录。这就需要我们对人物进行一定程度的艺术想象和加工。在这个过程中,如何更好地体现先生的性格和品质,将先生的形象和学校所有老师的形象进行一个整合,让整个话剧结构变得更好,这些都是困扰我们的点。为了解决问题,一方面,我们反复和学校各个学院的同学就大家眼中的老师是什么样子进行讨论,在这些老师身上提取一个共同点,融入我们话剧的创作。另一方面,我们学习了大量优秀话剧,找到了一个叫“串糖葫芦式”的写作方法,将先生的事迹从头到尾进行串联,通过每件事情提取出先生的性格特质和令人难忘的品质,然后着重渲染,最终形成每一个事件。

演员是如何选择的?有什么标准?通过这么多次的排演,对他们来说有了什么新的感受?

 

杨爱君:我们没有请老师或者外面的专业演员,话剧里30多位演员都是来自音乐与影视学院表演系的学生。在表演系演员导演帅彬彬和两位副导演赵维、赵强的组织下,选角是在今年的8月初,学校还没有开学,我们通过线上,让学生们试读剧本中的段落,观察他们各方面的表现,最终确定的。两位主角,其中有一位的长相和声音都和徐大同先生非常相似,可以说形神具备,而且具有表演天赋,第一次演完,就确定下来了。开学以后,另一位徐大同先生的主演也定下来了,当时是8月15日,我们在表演系的“黑匣子”,大家伙开始饰演各种角色,其中有一位同学特别想演徐大同先生,在前期也下了很大的功夫,把先生的台词演了很多段,我被他感动了。可以说,这个角色是他自己争取到的。其他的演员基本都是根据性格、故事情节、舞台需求,按照学生的具体特色选择的。

这部剧在创作的时候有什么独特视角?为了吸引年轻观众都做了哪些方面的努力?

 

杨爱君:我们打破了原有话剧的创作思路,融入了更多现在的时尚元素,用影视思维来做视听感觉的话剧。从舞美、灯光到学生表演,所有这些形成一个统一的系统。具体来说,我们运用“时间拼图游戏”的理念来做舞美设计,舞台上的软景片是可以互相拼接出来的,许多都是咱们师大比较熟悉的图案。另外,整个舞美设计有一个鲜明的主题,就像电影拍摄的全景,有构图,有设计感,和演员表演完美结合。从听觉元素来说,我们学院卫晓琼老师把她唱的歌贡献出来,让作曲庞宏老师为话剧改编了主题歌和主题音乐,多方面共同努力,最终形成了一个艺术作品。

耿雪娜:有句话叫:山不让尘,川不辞盈。创作这部剧就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在积累中勃发,在勃发中热爱,整部剧都寄托着我们对学校的情感,话剧中所有的场景都有师大的影子,时间广场、钢笔尖、兴文楼……我们想通过这种方式,让每个师大人都能在其中找到自己,这是我们的诚意所在。我希望观众在看完以后,能把我们的一些台词带出去,因为每句台词都是我们的心血,话剧里边有很多“梗”,希望能成为师大的新“梗”,大家可以带着“梗”去发朋友圈~

为了这部话剧,一定付出了很多心血,有怎样的收获和体会?

 

杨爱君:这部剧可以说是我所有作品中最真实的情感表达,因为我们是师大人,我们热爱师大,我们为师大做一些事情,理应做到最好。我也发现,参与话剧的过程本身就是受教育的过程,我们让尽可能多的同学都参与剧本创作编排,台前幕后,很多同学付出了辛苦的努力,我们也发现,这些同学无一例外,都因为徐大同先生的教育精神深受触动,在此之前,他们根本没有想过,教师还可以做到这种程度。有一个小例子,饰演徐大同的学生一开始并不认可我们写的像研究报告一样的台词,他们认为这些台词太书面化了,但是,他们在演到最后的时候,产生了疑惑,“是不是我们错了?”所以,他们自己主动找到了政治与行政学院的学生,深聊了很久后发现,事实就是如此。通过这些经历,演员们完全懂得了徐大同先生的为人、教育理念和先生之所以能够成为一名优秀人民教师的原因。这些都激励大家能够沿着这种教育精神一起走下去,在天津师范大学这片沃土上不断历练,茁壮成长。

耿雪娜:这次经历让我加深了对师者的尊崇。写话剧过程也融入了对老师的感恩。通过了解,徐大同先生日常和蔼可亲,但在学术理论研究方面要求非常严谨,一丝不苟,我们把这种精神也运用到剧本创作当中。同时,先生身上反映出的大我精神,让我也一直在思考,我们做学术到底是为了什么?其实,就是希望,用个人的力量为学科和行业发展做出一点可以发光的东西。在整合先生事迹的过程中,我也发现一些做人的根本。先生有一句话:教学问教做学问教做人。通过教学问来教做学问,同时又把教做人贯穿始终。这对我的职业规划产生了不小的影响。我们在做主题海报的时候,想过一句话:我们跨过河山,走过岁月,将对徐先生的热爱和对师者的尊崇送到大家面前。这次经历让我真正明白了如何去尊崇师者,如何去做一个师者。

杨爱君,主要社会兼职:天津电影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少年儿童电影学会副秘书长,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 。编剧或导演电影作品8部,编剧导演微电影5部,均公映,编剧电视连续剧作品2部,话剧1部,已公演。影视剧作品获得国际家庭电影节(IFFF)最佳喜剧片奖、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电影节获最佳儿童片大奖、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2014年学院奖短片大赛“观众最喜欢短片”奖、国家广电总局评选的2013年全国优秀剧本奖等奖项。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一项: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影视剧创作论》,省部级科研项目五项: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我国少儿电影价值传播研究》《中国影视剧创作与传播》《明清小说评点的叙事结构论》《明清小说评点视野下的影视剧人物论》。天津市艺术规划重点项目《中国影视剧与传统文化》。发表论文近三十篇。

耿雪娜,曾获研究生一等奖学金,发表实践类论文1篇,参与多项市级社科项目。曾担任院线电影《畲岭往事》主要编剧之一、短视频《邯郸市博物馆》系列文物宣传片编导,所作剧本《一闪一闪亮晶晶》入围国家级甘肃省电影局2021年度优秀剧本。


照片由音乐与影视学院提供

编辑:张立新


关闭

快速链接
 
地址:天津市西青区宾水西道393号 邮政编码:300387      
津ICP备09008453号-1|津教备0385号
津公网安备 12011102000560号|事业单位标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