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通讯员 孙智慧)6月23日至25日,我校2025年“树人学坊”新入职专任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研修班在劝学楼B313智慧教室举行。来自各学部(院)的48名新入职专任教师完成全部研修学习并圆满结业。本次研修班由学校教师培训师团队担任主讲专家。

党委教师工作部部长、教师发展中心主任刘红英谈到,新教师是学校发展的“清泉活水”,学校始终高度重视新入职教师培养。通过精心培育专家团队、科学设计课程体系、搭建交流成长平台,系统打造“树人学坊”研修品牌,旨在帮助新教师实现从“站上讲台”到“站稳讲台”的蜕变。研修班聚焦教学能力核心素养,涵盖“教学设计、教学评价、教学活动、教学辅助资料、课程思政”五大模块,采用理论讲授、案例研讨、实战演练、沉浸交流等多元形式,帮助新教师快速掌握教学规范、教学技能、创新方法等,为提升学校整体教学质量注入新生力量,也助力新教师在教书育人事业上启航新篇。


研修历时3天,主题贯穿课堂教学全过程,《学情分析》专题主讲专家杨琳教授、王明霞老师强调认识学情分析的重要性,通过“教师自画像”等活动带领学员掌握如何测试学习风格并优化教学设计。冀小婷教授阐述了布鲁姆教学目标理论的内容,并剖析了三级目标的要素,与学员们实操演练撰写教学目标,从而实现高阶性教学目标。叶紫副教授、陈晨副教授、王锦老师从提高学生课堂兴趣引入,通过促进教学者和学习者的互动,课堂教学活动的方式方法,“世界咖啡”交互式活动等内容和学员深入交流。王魁教授、陈晨副教授、李楹副教授就如何借助多元化教学辅助资源实施课堂教学进行了全面的介绍,系统讲解了“有形”和“无形”教学资源的交融、慕课的设计、教学IP打造、多媒体教学PPT的设计原则与方法等。冀小婷教授和杨艳副教授对《有效评估的动机与方法》和学员们进行了探讨,梳理教学中可以使用的多种评估方式,阐释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意义。石彧老师以“如春在花、如盐在水”的生动比喻,深入阐释课程思政的背景和意义,分享了课程思政的落脚点、思维方式、设计方法等。在迷你教学环节,张昕、刘东辉等12位专家一对一指导反馈,针对课堂节奏把控、突发问题应对等实战要点提出优化建议,切实推动理论向实践转化。
研修过程中,新教师们积极交流,跨学科深度互动,展现出饱满的学习热情和良好的精神风貌。“树人学坊”作为我校教师发展的重要品牌项目,多年来持续为新入职教师搭建专业成长平台,在促进学科交叉融合、提升教师队伍素质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未来,学校将继续优化培训体系,深化教师核心素养培育,推动教师个人成长与学校高质量发展同频共振,为奋力谱写特色鲜明世界知名一流师范大学贡献力量。
照片由党委教师工作部提供
编辑:夏然